实践育人
您当前的位置是: 网站首页 -- 实践育人 -- 正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赴陕西省汉中市“探寻非遗名片,科技赋能传承”文遗月老社会实践团陕西汉中分队三下乡:戏帽内蕴文化 助力非遗传承

2022年07月26日  点击:[]

建大团委网讯 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戏剧的独特称谓,在幅员辽阔的中华大地发展出了多种类型,其传承历史久远,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为探寻汉中当地戏曲的特色,传承与发扬优秀传统文化。7月24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赴陕西省汉中市“探寻非遗名片,科技赋能传承”文遗月老社会实践团陕西汉中分队来到洋县,向洋县戏剧头帽技艺传承人姚振华老师采访学习。

图为姚振华老师与实践团成员合影留念

清朝末年,戏剧头帽制作技艺传入洋县,传承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也发展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技艺。它的制作工艺流程复杂,严谨有序,技术含量高,有画、刻、凿、绕形、染色、拼装、裹绒等十二道主要工序。它的造型精美,易保存,极具收藏价值。

图为成品戏剧头帽

姚老师告诉实践团队因自幼受父亲影响,很小就喜欢这门技艺。成年后就开始正式进行头帽制作。在之后的几十年制作生涯中,不断对戏剧头帽样式进行创新,让这门传统手艺焕发新活力。还与各种戏剧社团建立了持久的供求关系。

图为姚振华老师对实践团成员讲述传承经历

之后,姚老师向实践团成员展示了成品头帽,介绍冠、盔、帽、巾几大类头帽的区别,并以其中几顶为例,讲述头帽的制作工艺。另外,实践团成员还亲身试戴了戏剧头帽,过程中欢声笑语不断,展现出良好的文化传承氛围。

图为姚振华老师帮助实践团成员试戴戏剧头帽

实践的最后,实践团成员与姚老师谈到了传承现状,“戏剧头帽的制作必须在冬季进行,制作过程繁琐,耗时久,学习难度也很高。因此,这门手艺到我这一辈以后至今还没有找到传承人。”姚老师对实践团成员谈论到自己现在的心中焦虑。近年来,姚老师自己也在不断努力,把洋县戏剧头帽这项非遗技艺传承下去。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实践团成员了解到了当地的戏剧文化与戏剧头帽技艺的深刻内涵,还认识到非遗传承与保护工作的艰难。因此,实践团在今后的实践中将不断传播优秀文化,助力非遗传承。

图文来源:机电工程学院

审核:任斐然

关闭

阳光下的土地 共青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委员会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8~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