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育人
您当前的位置是: 网站首页 -- 实践育人 -- 正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三下乡: 观汉地非遗,品生活趣意—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2022年暑假实践

2022年07月22日  点击:[]

建大团委网讯 汉中,自古以来就有“汉人老家” 、“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的美誉。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能对汉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做一个了解,2022年7月19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探寻非遗名片,科技赋能传承”文遗月老实践团来到了汉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向工作人员了解汉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并参观馆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

图为王馆长及非遗中心工作人员与实践团成员合影留念

首先,实践团先向非遗中心负责人就汉中非遗情况进行简要了解。据悉,目前汉中非遗的国家级项目有8项,省级的项目有69项,市级以上的项目有119项,国家级的代表性传承人有4名,省级的代表性传承人有19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有62名。由此,实践团明确了汉中当地的非遗情况,便于之后的行程安排。

然后,非遗中心负责人为我们邀请到前任汉中市文化馆馆长王馆长,由他向我们提供汉中非遗展览馆的讲解。

图为王馆长介绍汉中非遗文化的总体概况

王馆长的讲解生动有趣,语言质朴。在讲解汉调桄桄时,他说到,问起陕西的戏剧代表,大家都会不假思索的说出秦腔。其实,汉中也有代表性的戏剧,汉调桄桄。“桄桄”,是秦腔里的一种名叫梆子的乐器发出的声音,汉中人简化秦腔,用汉调改编,结合汉中人的语言特点,方言特点,唱出来戏剧,就称为汉调桄桄。2006年就被评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而受到保护。与此同时,汉地也存在梆梆面,因此老百姓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看戏要看桄桄子,吃面要吃梆梆子。”这就是汉中老百姓的一种生活状态。

图为王馆长向实践团成员介绍汉调桄桄

另外,王馆长还一一向我们介绍了洋县皮影戏、悬台社火、黄酒酿造、原公土席杂烩等涵盖生活方方面面的非遗传承,展现出先辈们卓越的创造力。

图为王馆长向实践团成员介绍悬台社火

图为王馆长向实践团成员介绍皮影戏

图为原公土席杂烩成品图

在参观展览的最后,王馆长对我们说,中华民族的性格,就是善良、爱好和平。例如洋县的架花烟火技艺,中国人将火药做成绚烂的烟花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体现生活情趣,就与西方利用火药制作武器形成鲜明的对比。

参观结束后,实践团成员们收获满满,不仅了解了许多非遗文化遗产,对于非遗探寻有了更详细的规划,还借此汲取了许多精神智慧。为接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图文来源: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

负责人:秦元春

关闭

阳光下的土地 共青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委员会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8~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