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育人
您当前的位置是: 网站首页 -- 实践育人 -- 正文

2025三下乡丨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土木工程学院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圆满收官

2025年08月29日  点击:[]

2025年7月-8月,在学校团委和学院党委的悉心指导下,土木工程学院团委精心策划、组织动员了47支团队,近千名本硕博学生以集中实践和“返家乡”个人实践等形式广泛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这个夏天,土木青年聚焦城市韧性提升、边区农房抗震加固、非遗传承、禁毒防艾、七彩假期、发展成就观察、红色研学、“建”习“企”航等多样主题,足迹遍布河北、西藏、山东、河南、陕西等省份地市乡村及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首都经济圈等地一线,在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生动实践中深刻体悟着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责任与意义。

闻令而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1月7日9时5分,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大量房屋倒塌。灾后基础设施重建工作成为了灾区“原地起立”的“先手棋”和“超越从前”的“奠基石”,事关西藏人民群众民生福祉、事关西藏地区高质量发展。学院30余名硕、博学生组建“共克时艰・技术支边”实践团,克服高原反应带来的身体考验和语言沟通挑战,坚持扎根西藏日喀则市拉孜县、定日县、定结县、萨嘎县、昂仁县等地30余天配合当地政府开展房屋维修加固技术指导、测绘排查、方案设计及质量验收等工作,累计完成5000余户房屋维修加固技术服务,为西藏农牧民居住建筑抗震加固关键技术研究攻关与提升西藏农牧区居住建筑抗震能力贡献智慧与力量。组建校级重点团队“砥城为民・有韧有余”实践团赴河北涿州市与雄安新区十余个村庄、二十多条街道与多个文化场馆开展城市韧性评估与规划提升专项实践,在涿州“7·29”暴雨灾区实地取样考察,统计灾后恢复一手数据;采访迅达救援队等多个组织,学习一线灾后重建经验,在用脚步丈量土地,以专业洞察城市发展的“韧性密码”中找出城市的脆弱点,体察人民群众对建设安全宜居环境的强烈期盼。

倾情奉献,让志愿服务精神扎下根

土木青年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组建多支团队深入校园、家乡社区一线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组建团中央“七彩假期”情暖童心实践团聚焦少年儿童群体的关心关爱,在鄠邑区上草村开展了为期两周的支教活动,以创意手工和趣味实验等为载体,将安全教育、爱国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多元主题融入生动课堂;组建校级特别支持团队“禁毒青力量 法治健康行”实践团深入陕西省西安市多个社区、禁毒教育基地及强制隔离戒毒所,开展了为期两周的禁毒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青年学子们通过联动专业机构、开展实地宣讲、收集群众需求等方式,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群众易懂的宣传内容,为青年群体及社区居民筑牢禁毒防线。团队成员们的倾情奉献赢得了服务当地群众和干部们的广泛好评,团省委书记徐永胜对我校志愿者禁毒宣传方面的努力与贡献给予了肯定与勉励。

传承创新,在学习调研中赋能新生

土木青年将视角聚焦身边,用青春诠释担当,组建多支团队深入县域一线,开展非遗传承、古村落建筑保护和明城墙结构健康检测等工作。学院重点团队中华文化传承-柳编工艺”实践团奔赴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开展了为期10天的柳编非遗脉络探寻与调研宣传工作,成员们还组织召开了线下草柳编非遗宣传会,向居民群众介绍柳编历史、编法,推广带来的柳编制品;学院重点团队“乡村振兴”实践团,深入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柏社村与延安市延川县甄家湾村,用脚步丈量古村落,以访谈解码窑洞新生,探寻文化振兴背景下的传统村落活化路径,完成236份问卷、42户深度访谈,深刻领悟了推进乡村振兴、激发乡村活力的时代内涵。此外多支团队还深入革命圣地延安,调研延安精神的传承与发展,深入多个红色革命圣地,思考新时代背景下红色文化传承的时代新韵。

学用贯通,夯实专业强国报国大志向

当前,土木建筑行业正在面临深刻的转型调整,以智能化、数智化牵引的行业革新日新月异。土木青年利用假期组队前往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一线、深入基层施工现场了解专业发展前沿、砥砺扎实能力本领。学院重点团队大湾区“发展成就观察”实践团走访东部沿海地区高新技术企业,了解数字化赋能企业转型升级的巨大影响,前往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学习了解基建传奇背后的工匠精神;学院重点团队“寻访水利足迹 传承工匠精神”实践团奔赴河南三门峡水利枢纽,了解现代化水文监测系统运行机理,学习老一辈建设者“战天斗地”的感人故事,读懂国之重器中蕴含的治水为民初心。组建“就业青力量职海启航行”实践团,组织动员大三学子开展集中实习实践工作,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专业知识、提升实操能力,积累就业实践经验。

实践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有机组成,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有效途径。这个假期,土木青年们在社会实践的“第二课堂”中读懂了青春责任和使命,在深入基层一线,投身服务家乡、服务人民的生动实践中了解了国情社情民情,厚植了人民情怀。未来,学院团委将继续不断深化完善实践育人的体制机制,以更加积极有为的姿态在紧跟时代发展要求,紧贴青年大学生需求中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子主动作为,让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成为土木青年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价值自觉。


来稿组织:土木工程学院团委


关闭

阳光下的土地 共青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委员会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8~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