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未来技术学院赴浙江省“两山”理论发源地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调研暑期实践团深入浙江省湖州市,重点走访了吴兴区潞村、长田漾湿地公园及西山漾周边区域,旨在通过实地观测、数据采集与模型分析,科学验证生态环境改善如何切实转化为当地生产生活水平的提升,探寻生态优势驱动乡村振兴的可复制路径。
在有着千年丝绸文化底蕴的潞村,实践团成员考察了古村落修复、河道治理及相关文旅产业发展成效。该村通过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河道水质与整体环境得到改善。实践团调研发现,潞村通过系统性水环境治理和古村生态修复,不仅显著改善了人居环境,更直接带动了文旅产业和传统手工业的蓬勃发展,村民整体生活水平和幸福感不断提升。据当地丝绸文化合作社介绍,环境提升后,文化展览和特色集市参观人数增加,相关手工业产品销量也有所提高,区域内文旅经营活动数量较治理前有明显增长。

长田漾湿地公园曾是面临水体富营养化的水域,经过系统性生态修复治理,目前已成为市民休闲游览的热门场所。实践团成员对公园多处水质进行了采样与快速检测,并记录相关数据。附近生态农庄经营者表示,自湿地环境改善后,前来休闲观光的市民数量增加,带动了农庄农产品销量和售价的提升。通过针对周边居民及商户的问卷和深度访谈,实践团进一步发现,长田漾的生态修复工程在发挥城市“绿肺”功能的同时,也逐步带动了生态农业、自然观察、环境教育等绿色新业态的发展,逐步形成以生态为依托、休闲消费与人居环境相辅相成的区域发展新模式,为当地村民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和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形成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实践团将湿地生态修复对周边社区和产业的综合影响作为本次调研的重点内容之一。多位附近居民反馈,自湿地公园建成后,不仅日常休闲空间得到拓展,区域整体面貌和居住舒适度也明显提升。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团队对修复区域周边范围内的土地用途变更、商业布局和人流密度变化进行了空间分析。结果显示,生态修复工程对周边土地资产价值及商业活跃度均产生积极影响。据已有监测数据初步测算,生态公园建成后,其半径一公里范围内商业活力指数上升约30%,新增零售、餐饮及文旅商户数量显著增加,消费人流量和夜间经济时长也有所延长。

在前期大量文献研究和数据收集基础上,团队此行深入田间地头、民宿农庄和社区,重点采集了412份有效问卷、67处水样环境数据及大量航拍影像。团队运用统计学方法,尝试构建“生态环境指标-产业经济收益-居民生活满意度”的相关性模型,初步分析发现生态修复投入对当地经济的拉动效应存在一定时间的滞后期,但长期回报显著且持续。
实践团计划对全部调研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多维度分析,针对“生态资产评估模型”“绿色产业培育路径建议”以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转化机制”等核心内容,从科学视角总结梳理“湖州经验”,为我国其他生态相似地区推动乡村振兴与生态振兴提供生态投入的经济价值可量化、可预测的科学支撑。

此次调研不仅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子提供了将专业知识应用于祖国大地的宝贵机会,其基于实证的科学分析,也为深入理解“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内在机制、推动生态资源持续赋能乡村振兴,贡献了青年智慧和数据力量。实践团将继续完成数据分析与报告撰写,把湖州的“绿色答案”传递给更多需要的地方。
来稿组织:未来技术学院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