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育人
您当前的位置是: 网站首页 -- 实践育人 -- 正文

2025三下乡 | 化学与化工学院“聚焦陕西人文,品茗三秦农韵”暑期社会实践团赴渭南市富平县开展实践活动

2025年08月07日  点击:[]

7月15日至7月24日,化学与化工学院“聚焦陕西人文,品茗三秦农韵”暑期社会实践团赴渭南市富平县,调研当地柿子与羊乳两大特色产业,探寻产业发展现状与深加工升级路径,以青年智慧助力乡村振兴。

实践团首站来到富平骄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深入了解当地柿子产业发展情况。据介绍,富平作为“中国柿子之乡”,拥有2000余年柿子种植历史,其中升底尖柿是制作柿饼的核心品种。2024年,全县柿子产业总产值突破85亿元。通过企业展厅的参观,实践团详细了解了富平柿子产业从传统柿饼加工到创新产品“冰柿”的转型升级过程,以及“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该模式有效带动当地农户增收,种植户年均增收超过2万元。

7月17日至24日,实践团开展深度调研,四支分队奔赴产业一线:淡村分队深入奶山羊养殖基地,重点调研羊乳膻味处理工艺,系统学习“九化”养殖标准;曹村分队驻点柿子储存场,学习鲜柿保鲜技术;庄里分队全程跟踪“冰柿”生产线,系统学习去皮、晾晒、速冻等工艺过程;薛镇分队深入农户家中,详细调研柿子产量、收益等情况,收集改良建议。

调研结束后,实践团与当地企业开展座谈会,重点围绕柿子和羊乳产业的精深加工展开讨论。基于市场需求分析,团队创新性提出“分龄定制”产品开发策略:面向年轻消费群体,建议研发羊乳咖啡、柿子冰淇淋等时尚快消品;针对中老年人群,则推荐开发低糖功能性柿饼、高钙配方羊奶粉等健康食品。在品牌塑造方面,特别强调将富平特色文化元素融入产品设计,建议在包装上巧妙结合“富平陶艺”和传统戏曲“阿宫腔”等艺术形式,通过“文化+产品”的融合模式提升品牌附加值,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产业名片。

此次富平之行,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既需要青年人的热情,更需要专业能力的支撑。大家纷纷表示,将充分发挥化学与化工学科优势,在柿子深加工、羊乳制品研发等领域持续提供技术支持,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来稿人:解勉

摄影:李想

审核老师:袁森 皇甫亮玉

来稿组织:化学与化工学院团委







关闭

阳光下的土地 共青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委员会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8~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