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育人
您当前的位置是: 网站首页 -- 实践育人 -- 正文

三下乡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赓续红色血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赴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党史学习暑期团社会实践活动

2022年08月16日  点击:[]

建大团委网讯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新时代爱国奋斗强大力量,8月6日至7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赴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党史学习暑期实践团来到西安市莲湖区,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西安事变以及相关史实进行了多方面的学习与调研。

阅书刊纪实寻历史足迹

准备阶段,实践团通过查阅书籍资料对西安事变相关史实背景进行系统的查阅和整理。在此过程中,有成员注意到,《西安事变纪实》一书的作者申伯纯先生曾亲身参与事变,创作时又向许多当事人收集资料、征询意见,随问随记,所作内容颇多细节与巧思,实践团也由此了解到西安事变的种种内情。多方面的查阅和探寻,使西安事变的原本样貌更加立体地展现在团队成员面前。

团队成员查阅书籍

访学良公馆忆峥嵘岁月

实践团队来到张学良公馆进行参观。张学良公馆于1932年成建,为东西排列三座三层砖木结构西式楼房,四周筑砌青砖围墙,大门开在北墙正中。东楼是机关楼,中楼是客厅、会议室,西楼是张学良居室。踏入院门,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斑驳的老照片,栩栩如生的雕像,古朴典雅的文字与影影绰绰的光线交织,将游人的思绪又带到了1936年,带到了那段峥嵘的岁月。

探寻红色文化的小学生

随着实践团的步步深入,历史的脉络逐渐清晰,一幅幅带着岁月印记的相片从眼前掠过。第一展馆主要展示了西安事变的历史背景,而第二展馆对西安事变从酝酿、决策、爆发至和平解决的全过程做出了如临在目的生动展现。身临其境的探访,在泛泛的资料收集之上多了一层敬慕与感悟的深意,纪念馆带给人的感受立体而真实。馆中的游人认真地浏览一幅幅真实照片与历史介绍,即使正当烈日炎炎的假日,馆内却并不冷清。其中,团队成员抓拍到一名戴红领巾的小学生注视相片的一幕。红领巾与历史纪念馆同框,其中韵味溢于言表。

团队成员参观纪念馆

为了进一步加强民众爱国意识,弘扬家国情怀,在获得许可的情况下,实践团队成员在纪念馆拍摄了有关西安事变的宣传视频。视频详细介绍了西安事变的基本内容,并且对纪念馆中的展出内容进行了解读。这一举措不仅加深了成员个人对历史事件的看法深度,同时还吸引了诸多游人驻足参观。

集多方数据显民众态度

实践团八位成员对此前的活动内容进行总结和探讨,并制作了有关西安事变了解程度的网络调查问卷。问卷内容涉及西安事变相关历史史实、答卷人对其基本态度、人群对红色历史纪念馆的期望等多个方面,分别对多地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展开调查。截至8月7日晚,共有九十余人参与问卷的填写。之后团队成员将统计结果汇总为表格和饼状图形式,并对主观题进行整理和总结。实践团希望通过问卷调查获取部分样本,对其加以分析,从而更为客观地了解不同人群的实际情况,找到更普适高效的宣传途径与形式。

问卷调查统计图

与此同时,问卷本身也不失为一种宣传方式。有多位参与者表示,通过填写问卷,看到了自己平时在历史知识的学习中的诸多问题,如不够积极主动、学习方式不灵活、忽略了某些了解途径等,对于自身知识的贫乏感到十分惭愧。即便如此,民众对党史学习的热情仍然可见一斑,这与我国完整有效的历史教育体系密不可分。

从广泛的资料搜寻、前期准备,到亲身步入西安事变纪念馆的大门,随馆内陈设重温西安事变的历史记忆,最终以问卷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深化实践主题,本次暑期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就此落幕。中华民族的历史书页历久弥新,在时间的冲刷下愈显熠熠生辉。拼搏进取、爱国自信,担起青年的命运与责任,投身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当代青年的时代使命,我们也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迎接未来的机遇和挑战。

图文来源:建筑学院

审核人:时闲

关闭

阳光下的土地 共青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委员会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8~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