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赴陕西省西安市、咸阳市、宝鸡市、渭南市四市水环境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陕西省宝鸡市东崖村、亚子村、燃灯寺等6个村镇,针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黑臭水体整治及村容村貌提升展开深度调研。团队通过实地勘察、水质快检、村民访谈等形式,系统梳理当地环境问题,为乡村生态振兴提供科学依据。
实践团队首先抵达钓渭镇东崖村,发现这里的沟渠水体散发着难闻的异味,并且呈现异常浑浊状态。团队成员现场采集水样,后续水质检测结果更是敲响警钟,COD值达145mg/L,氨氮含量4.99mg/L,水体污染程度一目了然。农业化肥的污染与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如同两只黑手,侵蚀着这里的水环境。这不仅破坏了村庄的生态颜值,更给村民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埋下隐患。这让大家深切感受到,农村水体污染治理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必须迅速采取有效举措控制污染扩散。

随后来到蒲村镇鲁家庄村,蒲村镇鲁家庄村的境遇同样让人揪心,典型的黑臭水体散发着刺鼻恶臭,且由于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悬浮生长着大量的绿藻。此外,村容村貌调研中发现的道路清扫不到位、杂物随意堆放等问题,让村庄环境状况愈发糟糕。黑臭水体破坏了水体的生态平衡,极大地降低了村民的居住舒适度,而杂乱的村容则暴露出村庄环境管理的漏洞。这两重问题相互交织,让鲁家庄村的环境治理工作面临更大阻力,也启示团队成员在治理时要兼顾水体整治与村容优化,推动环境全方位改善。

周原镇亚子村同时遭遇垃圾清运不及时、沟渠堵塞以及绿化率低等多重问题。实践团队成员对村民进行了访谈和调查问卷,问卷数据显示,63.04%的受访者渴望环境得到改善,这充分体现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环境的迫切向往。亚子村的情况说明,农村环境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进行综合治理,不能局限于解决单一问题。只有进行统筹规划、多方面发力,才能实现村庄环境的整体提升,回应村民的期盼。

马营镇双村的两个村落面临着截然不同的环境难题。燃灯寺村存在生活垃圾违规倾倒现象,垃圾污染的侵入让村庄生态环境岌岌可危;永清村新建的人工湿地正面临着棘手的维护困境。该污水处理设施虽已投入使用,但由于湿地内的植物生长毫无秩序,导致水流出现明显阻滞,大大降低了污水处理的效能。这些差异化的困境意味着治理方案不能照搬照抄,必须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段家镇谷家寨村的调研让实践团意识到水体富营养化的巨大危害。检测数据(COD 63.75mg/L,TP 0.135mg/L)揭示了水体中营养物质超标的现状,这为藻类等水生生物的疯狂繁殖提供了温床。水体富营养化不仅会导致水质恶化、透明度降低,还会消耗大量溶解氧,致使鱼虾等水生生物死亡,破坏水体生态平衡,若不及时加以控制,整个水域的生态系统都将面临崩溃的风险。这也提醒团队成员在环境调研中要高度关注水体营养状态,运用专业知识精准识别污染源,为科学治理提供有力支撑。

实践期间,实践团走遍宝鸡市多个村镇,目睹了不同村庄在水环境治理方面存在的各类问题,生动展现了当前农村环境治理的复杂程度和艰巨任务。这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先进的技术支持,更离不开科学的管理机制和全体村民的积极参与。尽管在调研中发现了诸多问题,也让团队成员更加明确了作为环境专业学子的责任与使命。团队成员表示,将把此次实践中的所见所感所悟融入专业学习,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未来为农村环境治理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助力更多村庄实现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
来稿组织: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