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发展现代农业,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的号召,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赴陕西省咸阳市3区(县)农业发展调查研究暑期社会实践团师生(以下简称实践团)一行13人,深入陕西省咸阳市泾阳、礼泉、杨凌三区(县),充分发挥建筑学专业优势,聚焦设施农业大棚建造技术升级,通过实地考察、结构访谈、问卷调研等形式,系统梳理了传统大棚在结构、材料、建造效率等方面存在的痛点,并积极探索装配式建造技术在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优化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的应用潜力。实践期间,团队不仅向农户分享了团队模块化装配式大棚的设计概念,还动手协助当地村民维护了多个年久失修的农业大棚,将专业知识转化为了服务农业现代化、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青春动能。
泾阳之行:探索产业创新模式
在泾阳县云龙蔬菜专业合作社,实践团深入学习了现代化农业种植、管理和运营模式,了解了如何借助“互联网+”让农户通过平台学习和销售农产品,掌握了推动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核心实践路径是“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赚”,只有通过示范引导、实干带动,才能真正实现助农富农的目标。


礼泉之遇:聆听新农人故事
在本活动的其他现场,有疾控中心的志愿者们为社区群众展示了“七步”洗手法、口罩佩戴方法和艾滋病防范注意事项。
礼泉县沃野青青农业园区负责人陈星老师扎根乡土十年,将科技与情怀融合,打造了集生产、示范、推广于一体的现代化有机农业生产园区,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这里见证了大学生返乡创业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他们“农业需要情怀,更需要实干和坚持”的信念更深深感染了实践团的每一位成员。

杨凌之观:感受智慧农业魅力
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展示了全球领先的智慧农业场景。云端控制中心实现无人值守温室管理,NFT栽培、气雾培、全自动化垂直农业系统突破传统种植限制,可移动式集装箱植物工厂成为突破地域的“生命之舟”。这为团队装配式大棚的智能化、模块化、可移动化设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田垄之问:聚焦农户实际需求
7月23日至27日,团队成员走进田间探访种植户、发放调查问卷,精准把握了农户对大棚轻便可调、持久耐用、智能兼容等的核心需求,并运用前期调研所学协助农户维护年久失修大棚,为乡亲们解决实际问题。同学们也期望能够通过专业知识积累,设计更实用的设施,让技术真正服务农户。


每一颗播撒在田野上的种子,都承载着丰收的希望。从农户心声到创业情怀,从现代化设施到智慧前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赴陕西省咸阳市3区(县)农业发展调查研究暑期社会实践团的足迹深深印刻在关中沃土。团队成员返校后将把调研成果转化为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用建院学子的青春智慧助力设施农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来稿组织:建筑学院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