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育人
您当前的位置是: 网站首页 -- 实践育人 -- 正文

2025三下乡丨机电工程学院“探访抗战工业根脉,赋能遗址新生”实践团赴宝鸡抗战工业遗址开展调研

2025年08月20日  点击:[]

为深入挖掘抗战工业遗址的历史价值,助力红色文化传承,机电工程学院“探访抗战工业根脉,赋能遗址新生”实践团赴宝鸡金台区新风巷7号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开展调研,以青春之力为工业遗址保护与活化贡献智慧。

走进兵工厂旧址,追溯历史沿革

实践团首站走进长乐塬兵工厂旧址,开启对这片工业遗址的深度探寻。夏日的遗址园区,静谧中透着厚重的历史气息,实践团成员们手持测量工具,穿梭于旧址的各个角落。他们仔细测量每一处建筑的尺寸,精准采集遗址数据,同时结合前期搜集的文献资料,一点点梳理兵工厂从建立到抗战时期的生产历程、历史变迁。每一个数据的记录,每一段历史的考证,都承载着成员们对这段工业记忆的尊重与探寻。

探秘特色建筑,感知工业智慧

为深入调研抗战工业建筑特色,将目光投向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特色工业建筑,深入考察其中蕴含的建筑技术与工业智慧。在薄壳车间旧址,成员们在专业讲解员的带领下,详细了解这座抗战时期典型工业建筑的独特之处。作为20世纪40年代先进薄壳结构技术的应用实例,车间的建筑结构特点、空间布局设计都让成员们惊叹不已。大家一边认真聆听讲解,一边仔细观察建筑细节,不时记录下关键信息,深刻感受着当时工业建筑技术的革新与进步。

实践团还重点走进了长乐塬窑洞遗址。这些在抗战时期修建的窑洞车间,曾是支撑军工生产的重要基地。走进窑洞,里面保留的原始生产工具、生产痕迹,仿佛将成员们带回了那个战火纷飞、艰苦奋斗的年代。大家驻足观察,轻声交流,从这些历史遗存中真切感受到抗战时期工业生产的艰辛与不易,以及工人们为支援抗战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聚焦保护活化,共探发展路径

除了探寻历史与建筑特色,实践团还围绕遗址保护与文旅融合这一核心主题展开深入探讨。成员们与当地文化部门工作人员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当前遗址保护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已有的保护措施。大家积极提问:“在遗址保护过程中,如何平衡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目前文旅融合方面有哪些尝试和成效?”“文创产品开发存在哪些难点?”工作人员耐心解答,并分享了当地在遗址活化方面的探索经验。

实践团成员们结合调研所见所闻,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可以将工业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开发具有特色的文创产品”“利用数字技术还原当年的生产场景,让游客更直观地感受历史”……一场热烈的讨论,碰撞出诸多创新性思路,为遗址的活化利用提供了青年视角的参考。

结语

经过数日的实地调研,实践团在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的考察逐渐接近尾声。从走访兵工厂旧址追溯历史沿革,到探秘特色建筑感知工业智慧,再到聚焦保护活化共探发展路径,实践团成员们用脚步丈量着这片承载着抗战记忆的土地,以青春智慧解码着工业遗址的保护与活化需求。

实践团成员们表示,返程后将系统整理调研数据与思路,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活化方案,让调研成果真正服务于遗址的保护与发展。他们将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让青春在守护历史根脉、服务社会发展的实践中绽放光彩,为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的“新生”贡献持续的青春力量。


来稿组织:机电工程学院团委

关闭

阳光下的土地 共青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委员会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8~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