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地调研农户生产需求与发展情况,深度洞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后的基层变化,机电工程学院“泉湾赤心,振兴乡村”实践团于近日奔赴延安市甘泉县,开启为期4天的乡村振兴学习实践活动,以青春之力助力乡村发展。

走访美泉村落,了解民生变化
实践团首站走进延安甘泉县美泉村,在村书记的带领下开展村民走访调研。夏日的乡村,蝉鸣阵阵,实践团成员们深入村民家中、田间地头。他们围绕美泉村的道路通行状况、供水稳定性、供电保障能力等基础设施问题,与村民们亲切交谈,细致询问每一个细节,认真记录下村民的每一句反馈,全方位了解这些设施对村民日常生活的影响。
成员们同时也关注到村民的日常起居、收入来源、医疗教育等生活细节。在与一位老人的交谈中得知村里的医疗点药品储备还需完善,成员们立刻详细记录;看到田间劳作的村民,便上前询问农作物的收成与销售情况。通过这样近距离的接触,实践团力求精准勾勒出乡村生活的真实图景,捕捉到村民最真切的生活诉求。

深入下寺湾镇,探寻产业脉络
随后实践团赴延安市甘泉县下寺湾镇,开展乡村振兴调研工作,力求精准把握村民发展状况与生产需求,助力破解乡村发展难题。抵达下寺湾镇后,在村书记的引领下,实践团成员们再次踏上走访之路。
实践团围绕产业发展、生活保障等问题与村民面对面交流。“咱们村里主要种植哪些作物呀?”“农产品的销售渠道通畅吗?”“在发展产业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成员们的问题细致而具体,村民们也敞开心扉,诉说着产业发展中的点点滴滴。从特色种植到乡村旅游,从传统手艺到新兴产业,实践团成员们认真倾听着下寺湾镇的产业故事,努力挖掘着基层发展的短板。
此次下寺湾镇调研,是实践团扎根甘泉县、深耕乡村调研的又一实践。通过挖掘基层发展短板,实践团为后续精准赋能乡村振兴积累了一手素材,架起了高校服务乡村的“桥梁”,为助力下寺湾镇探索发展新路径,向着生产生活提质升级稳步迈进贡献了青春力量。


联动当地团委,打开成长思路
为深化对甘泉县发展实际的认知,实践团在当地团委书记的带领下,走进当地团委开展参观学习活动。此前实践团已通过走访村民、调研产业等活动,积累了乡村生产生活的一手资料。
此次走进团委,成员们怀着期待,参观了办公区域,翻阅了工作档案,深入了解团委在凝聚青年人才、推动政策落地、助力乡村振兴中的职能作用。团委工作人员围绕“青春赋能乡村”这一主题生动分享了青年返乡创业扶持、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等案例。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让实践团成员们深受启发,也为他们打开了新的调研思路。

经过多日的实践交流,实践团在延安甘泉县的调研渐入尾声。从美泉村走访村民,倾听生活诉求,到下寺湾镇挖掘产业发展痛点,再到走进当地团委探寻组织赋能路径,实践团用脚步丈量着乡村的每一寸土地,以青春视角解码着乡村振兴的需求。
实践团成员们纷纷表示返程后将认真梳理调研成果,将其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方案,让调研真正落到实处,以高校的智慧持续赋能甘泉县乡村发展,让青春在服务基层的实践中绽放出绚丽的光芒。
来稿人:高靖松
摄影:田雨昊
审核老师:李昂轩
来稿组织:机电工程学院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