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育人
您当前的位置是: 网站首页 -- 实践育人 -- 正文

2025三下乡 | 土木学子探访幽燕沃壤 把脉城市韧性助力规划提升

2025年08月04日  点击:[]

土墙上,那道近两米高的黄褐色水痕,像一道沉默的伤疤,烙印着2023 年“7·29”暴雨留下的记忆。而千里之外,一支土木工程学院27名师生组成的“砥城为民・有韧有余”暑期社会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正带着专业设备与问卷,走进河北省涿州市与雄安新区,试图触摸这道疤痕。

在为期七天的“城市韧性现状评估与规划提升” 专题调研中,实践团走访了涿州市及雄安新区的十余个村庄、二十多条街道与多个文化场馆,用脚步丈量土地,以专业洞察城市发展的 “韧性密码”。实践团队长惠元在调研后讲到:“我们不仅要找出城市的脆弱点,更要为韧性发展注入青年智慧。”

深入涿州:灾痕下的韧性之思

涿州市因其地形地势而水灾频发,曾受到“7·29”暴雨的严重洪涝灾害。因此,实践团首站便深入码头镇、刁窝镇刁四村等重灾区。在曾经积水齐腰的居民区,队员们逐户记录房屋修缮进度;走进商业区,部分营业店铺的内壁上,至今还留着深浅不一的洪水浸泡痕迹。

涿州市徐三营村的一面土墙上,几道深浅不一的黄褐色水痕像凝固的历史,最高处距地面近两米。实践团成员万寒宇蹲下身,指尖轻轻抚过墙皮剥落的边缘,水痕里还嵌着之前洪水退去后留下的细沙。簌簌地往下掉着渣。

“前年那场洪水,水都漫到了这儿了”一位村民站在正在修缮的房屋前,指着墙上的水痕,对着这群穿实践服的年轻人叹着气,“家里家具全泡烂了,地里庄稼也绝收了。”他顿了顿,声音亮了些,“不过政府来得快,救灾物资紧跟着就到了,修房子还有补贴。只是(灾后)恢复起来太难了……” 实践团成员记录下了这番朴实的话语,也从中感受到了群众对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的迫切期盼。

田埂上的故事更让人揪心。农田受淹、灌溉设备损毁,是最主要的难题。农户反映,洪水后收割机仍无法进入农田。调研发现,虽然复耕获补贴和技术支持,但道路修复滞后与销路不畅仍是农业恢复的主要制约因素。

涿州之行,实践团不仅初步掌握了灾后重建工作实情,更深刻体察到群众对建设安全宜居环境的强烈期盼。团队明确,将在未来的学习科研中持续追踪涿州灾后重建进程与“韧性城市” 建设推进情况。

对此,我校韧性城市规划工程研究院执行院长、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刘西光表示:“本次实践成果将会对城市物理空间韧性、社会功能韧性与生态系统韧性协同增强路径提供借鉴,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多维度韧性城市评估体系和韧性城市理论框架提供实践支撑。”

对话救援:冲锋舟上的青春课堂

能否顺畅运行城市灾害应变机制和及时组织灾时救援能力都是检验高水平城市化的关键。为此,实践团专程拜访了涿州迅达救援队。在那里,实践团见到了曾参与洪灾救援实战的队长杨帆。

“当时洪水来得急,我们接到警报后,第一时间就赶到了受灾最严重的区域。记得有个村子,水快淹到屋顶,村民们被困在阁楼上。我们开着冲锋舟,冒着被电线绊倒的风险,硬是把人一个个救了出来。那场景,刻骨铭心。”交流会上杨帆队长的回忆让实践团成员深刻体会到救援工作的艰辛,并感慨道:“以前觉得英雄很远,现在才知道,就是有人在洪水刚来时,敢第一个跳上冲锋舟。”而这份挺身而出的勇气背后,更让队员们深切体会到:党中央一声令下,从专业救援队到自发群众,无数人向着危险逆行—— 这正是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凝聚力与生命力。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平凡人在危难时刻迸发的力量,正是最动人的英雄群像。

探访雄安:蝶变后的未来之城

7月26日,实践团转赴雄安新区,想从规划理念、建设实践与社区服务等多个维度,好好探寻这座 “未来之城” 的规划建设密码。他们的脚步踏遍了雄安新区印象展览馆、雄安城市计算中心、雄安新区规划馆等地方。

雄安印象展览馆中,实践团沿着“历史・现在・未来”的时间脉络缓缓前行,在沉浸式体验中真切感知雄安新区的宏伟蓝图。队员李禹森的指尖轻轻点向雄安新区规划图,目光中满是惊叹:“你们看,我们此刻脚踩着的这块地方,就在这规划图上呢!”

南文营社区食堂飘出的饭香,让人觉得亲切。实践团在这里感受到了新区居民实实在在的幸福日常。作为“智慧社区管理、便民设施建设” 的例子,新区 “以人为本” 的发展理念,在细节里能看得出来。正值用餐时段,居民们有序排队、自助选餐,食堂里挺热闹,氛围暖暖的。一位老人热情地拉着实践团成员说:“这儿的饭菜便宜又健康,政府还给我们老年人补贴,日子越过越舒心!” 队员们注意到,每道菜都标着卡路里和营养信息,还特意设了 “爱心餐” 窗口。这些贴心处让大家觉得:“‘民以食为天’,连社区食堂都考虑得这么细,‘以人为本’在雄安是真的落到了实处。”

历史与生态:芦苇丛中的金山银山

7月27日,实践团分组探访雄县红色文化展览馆与白洋淀,从历史与生态维度双重切入,深化对城市韧性的理解。

驻足白洋淀畔,湿地修复区重焕生机、太阳能净水设备持续运转,水下“生态森林”悄然守护着这片水域的平衡。实践团初见这一幅生态画卷时,恰巧遇到一位居民湖边信步,他笑着说:“这才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白洋淀总是与《小兵张嘎》中那片承载着抗日英雄传奇的水域紧密相连。而如今呈现在眼前的白洋淀,已褪去往昔的战火痕迹,洋溢着别样的生机与活力。湿地修复后的白洋淀,不仅重现了自然之美,更增添了现代科技的守护,让这片古老的水域焕发出新的光彩。

红色文化展览馆里,泛黄的战地日记仿佛还留在昨日。队员们望着一幅幅破旧的地图,上面用红笔圈着的村落,如今正矗立着雄安新区的高楼。随后,实践团的团员们在展馆的红色旗帜下整齐列队,举起右拳重温入团誓词。激昂的声音在展厅里回荡,与墙上“青年强则国强” 的标语交相辉映,仿佛在向历史倾诉:新一代的青年正接过接力棒,要在新时代的土地上续写奋斗的故事。

结语:行走的思政课,写在大地上的青春答卷

从涿州的灾后重建现场到雄安的未来之城蓝图,从结构检测到韧性评估,实践团用专业智慧为城市发展筑牢安全底线。如今,这场跨越“灾后修复”与“前瞻规划”的实践之旅,正在架起连接城市当下与未来的桥梁,而青年学子们留下的每一个数据、每一份建议,都成为这座桥梁最坚实的墩柱——让城市在风雨中屹立不倒,让发展在安全中行稳致远,更让土木人的匠心与担当,在新时代的城市建设中写下生动注脚。


关闭

阳光下的土地 共青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委员会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8~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