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为了注重学习科学技术,用知识托起乡村振兴,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7月26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青年传承红色基因,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暑假实践团队在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及安塞区开展了调研活动。
实践团首先前往位于安塞区的中国工农红军延安保小红军小学进行实践调研,延安保小在1937年3月,经边区教育部部长徐特立提议,陕甘宁边区战时儿童保育院小学部(简称保小)的前身鲁迅小学在延安建立,次年改名为边中附小,1939年初正式改建为保小。在建立之初,大多数住宿学生的父母或兄长是老红军、革命烈士、党政军干部、在白区党的地下工作者。保小像一个红色的大摇篮抚育着这里孩子,使他们的长辈能够安心地工作,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抗击日寇、解放全中国的战斗之中。




保小学生为实践团成员介绍保小历史


保小老师为实践团成员介绍历任校长

保小老师为大家介绍总书记对各红军小学的期望
实践团成员通过与保小老师交流了解当地学生对于计算机、编程等相关知识的认知及学习程度,并于老师探讨了当地学生对于计算机认识相关问题及处理的方式。对于信息技术相关老师比较稀缺,比起城市孩子来说接触计算机相关知识时间迟,范围窄,深度浅这些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充分了解问题所在。


实践团成员与两位老师探讨问题

保小老师为实践团成员讲解历史中的当地情况
通过交流了解,当地小学虽然在拥有多个计算机房可以对当地小学生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授,但是相关老师稀缺,老师专业度不够高,对于较发达城市来说较早接触的计算机技术相关知识在这里普及度较低。当地需要有相关知识的老师来教授知识,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实现对计算机等相关在当地发展。
农业农村信息化包括现代网络、数字技术、通信工程、大数据运用等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首先要实现的就是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加强城乡融合发展。很大程度上就是促进城乡信息化均衡发展,以此带动城乡要素普惠均衡,加速推进现代化进程,实现城乡共同繁荣。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种要素配置齐全、多种功能协调联动,信息化建设也在其中。增强农业农村信息化功能,可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有力支撑。保小老师希望与大学生实践相结合,让相关专业大学生为小朋友们教导知识,达成与我们学校之间的长期合作。

保小老师与实践团成员的调研合影
通过了解保小“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当日下午,实践团为深入了解延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来到延安市宝塔区宝塔山进行参观学习。
红色基因为增强新时代青年的志气、骨气、底气提供价值导向,宝塔是革命圣地延安的标志和象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延安是中国革命的中心和总后方,宝塔山也闻名遐迩,成为革命圣地延安的象征。这里也成为了无数人魂牵梦萦的地方,来到这里,不仅欣赏了古代艺术瑰宝,也切身感受到了革命圣地的精神。

实践团成员在宝塔山前感悟延安精神合影
延安宝塔是昭示着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风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极其复杂艰难的环境中,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积极实施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使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都达到成熟,成功地建设了一个马克思主义大党、强党。延安时期,党从幼年的党发展为成熟的、全国范围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从西北一隅走上世界舞台,中国革命力量从小到大,人民武装力量由弱到强,共产党从局部执政到全国执政,一步步走向成功,走向辉煌。
审核责任人:霍恒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