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大团委网讯 大漆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一种传统制造工艺技术,它与丝绸、瓷器一样,是代表中国文化的国粹,同时也与陶艺、水墨一样,并列为中国三大传统艺术媒材。为体验大漆历史,学习匠心精神,8月4日上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百名团员下乡村,科技赋能非遗+”文遗月老实践团赴新城区丹漆流彩工作室开展实践调研,学习体验非遗技艺,并举行“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非遗文化研学教育基地”授牌仪式。



图为段炜刚老师与丹漆流彩工作室
段炜刚老师潜心漆艺创作和陶瓷艺术品修复20余年,是中国文物学会修复专业委员会会员、国家二级漆艺师,任西安非遗保护协会漆艺专业委员会主任。在段炜刚老师的带领下,实践团参观了段炜刚老师的工作室和博古架,其中有多项国家级、省级荣誉和许多知名文化人士赠送的藏品。


图为段炜刚老师讲解大漆文化
随后,段炜刚老师通过PPT讲解为队员们阐释了大漆的含义,并详细讲述了漆艺的发展史。在老师的讲解中,实践团了解到漆艺在中国有8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大漆原料是漆树分泌的一种液体,呈乳白色,接触到空气后会逐渐变黑,因优质漆树的主要产出地在陕西,因此具有很强的地域特点。漆液加入天然或有机颜料后,可制成多种色漆,进而加工为各种精致、美观的漆艺品。同时,段炜刚老师从历史、人文、精神内涵等角度展现了大漆技艺的长久沉淀和不断发展,让实践团深刻体会了华夏独特的漆文化魅力。


图为段老师带领实践团成员体验大漆制作
在实践团深入了解大漆文化后,段炜刚老师带领队员亲身体验了丹漆流彩扇的制作过程。丹漆流彩,是指将色漆与天然融合剂充分混合使色漆漂浮在水面,利用水面张力让色漆在水面上形成不同花纹的一种技艺。丹漆流彩工艺能够将卡纸、白扇、织物等物品染上独一无二的色彩纹路。实践团队员跟随老师的讲解和指导,成功利用大漆染色制作了精美的书签和团扇,体会了丹漆流彩的伟大美丽。

图为实践团成员和段炜刚老师探讨过程

图为实践团授牌仪式
最后,实践团向段炜刚老师具体介绍了团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面的调研实践和帮助非遗文化弘扬的探索实践的具体工作和进展情况,实践团调研了大漆非遗的承现状,了解到研学体验模式对助力非遗文化传承的作用。同时,实践团和段炜刚老师共同探讨了数字化、信息化背景非遗文化融合发展的路径,与丹漆流彩工作室签订了社会实践合作协议,进行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非遗文化研学教育基地”授牌仪式。

图为实践团成员合影
大漆制品件件独一无二,独特的色彩和花纹为其赋予了鲜艳生命力。大漆不仅是一项8000年历史的传统技艺,更是不朽的艺术、人与自然古老哲学的生命力的表现形态。实践团通过本次实地调研,深刻感受到大漆文化的魅力,后续将积极持续探索当代非遗传承新形式,为非遗传承在新时代开辟新道路,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
图文来源:机电工程学院
审核人: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