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大团委网讯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7月7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赴陕西省咸阳市袁家村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进行调研,对袁家村的文化承载元素、文旅产业以及当地村民进行了实地考察与调研。
前期,实践团开展了多次线上线下会议,对袁家村的基本地理位置、历史文化以及现如今发展状况有了基本了解,并且确定调研方向——袁家村发展模式的承载元素以及如何运用现代手法将传统元素数字化。

实践团开展线上会议
实践团通过体验关中印象,对当地文化承载元素的采集、分类与汇总,进一步了解了袁家村的发展模式。实践团成员首先分工收集二维三维元素并利用专业优势对其进行分析概括与总结,同时寻找各元素与袁家村发展模式的关系。

实践团成员体验关中印象

实践过程元素收集
实践团对当地的饮食文化以及民俗进行了考察调研,发现其中的特色,同时探索这些“原汁原味”的文化的展现方式。

实践团调研饮食文化
最后,实践团积极走访当地群众,收集群众对袁家村发展过程的建议。通过与村民的交谈,实践团了解了村民之间凝聚的力量以及最真实的乡村生活才是袁家村振兴的关键。

实践团成员与当地村民进行交谈
经过这一次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赴陕西省咸阳市袁家村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不仅对中国农村的发展模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学习到了许多传统文化,领略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理论到实践,又从实践回归理论的飞跃。一个村落具有真正旅游吸引力的是饱含文化原真性与生态自然性的乡村,避开乡村真正的主体搞乡村旅游是不友好、不正确的开发思路。乡村旅游需要唤醒人文关怀,而不是沉溺于资本的狂欢,这正是袁家村的成功带给我们的经验。
袁家村在其乡村发展文旅产业的过程中,始终紧扣“人文关怀”,既注重了村落“原真性”的保护,避免了原住民失去故土、丢掉文化而使得乡村遭遇“再空心化”的关键;同时团结了乡村的主体力量——农民的力量,凝结起“农民精神”,通过“集体经济”造福“共同富裕”。
图文来源:建筑学院
审核:赵逸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