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育人
您当前的位置是: 网站首页 -- 实践育人 -- 正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来技术学院赴米脂县高西沟村开展“绿色高西沟,幸福致富路”社会实践

2023年08月05日  点击:[]

建大团委网讯 导语:2023年7月10日至8月1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来技术学院赴陕北黄土高原红色传统村落绿色发展乡村振兴路径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团多次赴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高西沟村开展调研,深入了解高西沟村绿色生态治理方式和致富道路。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注入青春力量。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力将黄土变“金山”

“山上光秃秃,沟里乱石头。年年遭灾荒,十年九歉收。”这曾经是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陕西省米脂县高西沟村的写照。自20世纪50年代起,面临严重的水土流失,高西沟村便开始探索治理水土流失,成为陕北黄土高原的生态建设典范。习总书记于2021年9月13日考察高西沟村时,高度肯定了高西沟村的生态治理工作。

实践团在高西沟村党支部书记姜良彪的带领下参观了龙头山、山地苹果林、水保生态教育基地与米脂小米博物馆等,了解学习各类小米制品的加工方法。姜书记介绍到,高西沟村的生态治理历经四代班子三代人,由上世纪的林、草、田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三”发展模式转变为如今三分林地,二分草地,一分耕地的“三二一”发展模式。作为黄土高原生态治理样板村,如今的高西沟村已是“高山松柏连成片,陡坡牧草绿油油,水库清澈映青山,平展坝地喜丰收”的“陕北小江南”,现有林草地4800亩、高产农田777亩、果园1000亩,全村荒山治理程度达78%,林草覆盖率达70%。谁又曾想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高西沟村是一幅“山上光秃秃,沟里乱石头,年年遭灾害,十年九不收”的模样。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姜良彪书记。 陈硕涵摄

图为高西沟村部分山顶苹果林。 陈硕涵摄

   科技助农,旅游开发,双轮驱动促振兴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根本。生态治理模式的转变,带来了更大的绿色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了山地苹果与小米带来的农业收益,随着村内各类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与小米博物馆等各类展馆的建成,高西沟村依托独特的红色背景与优美宜人的生态环境,旅游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2008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校地合作模式在米脂县建立陕北节水农业综合试验示范基地。得益于旱作节水农业示范项目,高西沟村里建设了集雨窖,用好了“天上水”,去年村里种植的谷子喜获丰收,亩产较以往增产150公斤左右。

早在2006年9月,高西沟村就被命名为“全国农业生态旅游示范村”。为大力发展旅游业,村书记姜良彪率全村拓宽进村旅游公路1.5公里,硬化环山公路8公里,修建母亲水窖80个,新建了图书室等基础设施。如今,高西沟村成立了旅游接待服务公司,建成了游客服务中心,村“两委”也积极出台相关文件,规范村内农家乐食宿价格。同时,得益于生态旅游业的发展,高西沟村的农产品不愁销路,苹果、小米还未出村便通过游客采购、互联网直播、电话采购等销售路径销售一空。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高西沟村游客中心讲解员。 张心滢摄

以民为本,加强保障,安居乐业奔幸福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高西沟村在切实增进民生福祉方面做了诸多工作,开办老人幸福园、开通医保异地结算服务等,同时高西沟村老人幸福园免费为村内75岁以上老人提供两餐,并开设活动室、休息室、淋浴间等,有效解决了村内年轻人多外出务工,老年人缺少照顾与陪伴的问题。

实践团到访幸福园时,恰逢高西沟村医保异地结算开通仪式,实践队员积极采访米脂县医疗保障局的负责人员,针对高西沟村民生保障服务做进一步研究。在开通仪式结束后,不少老人选择留下在活动室聚会聊天、下象棋,他们脸上洋溢着笑容是高西沟村民生保障工作切实有效最简单明了的证据。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高西沟村幸福园内老人。 陈硕涵摄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米脂县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 陈硕涵摄

看着被无数绿植覆盖的黄土与村民脸上洋溢的微笑,实践团成员对传统村落提出倡议,学习高西沟村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展开生态治理,化生态效益为经济效益,切实惠及民生,助力乡村振兴。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姜良彪书记合影。 张心滢摄

指导老师:孙浩











关闭

阳光下的土地 共青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委员会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8~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