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育人
您当前的位置是: 网站首页 -- 实践育人 -- 正文

赏西安特色民宿,感受其独特魅力

2023年07月24日  点击:[]

2023年7月21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2名管理学子自主集结组成“寻非遗,访经典”实践小队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陕西非遗文化。

起初,我还并不了解非遗文化的价值所在,它是该地方老古董级别的,是有着别地所没有的特色文化,并不有趣还很无聊是我的基本观念。但既然三下乡的活动意义就是要鼓励我们继承和保护非遗文化,我想它一定会有它的独特之处,而这次活动确实不虚此行。在众多游访的非遗地中,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是我印象最深刻的,老一辈人的智慧与技艺是宝贵的文化财富,也正是这些独有的技艺和工艺,我们国家才有了更多属于我们自己的民族特色。

在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中,各式各样的民间艺术见证了西安历史的发展进步。长安泥塑工艺精妙,许许多多生动传神的小人并排摆在我的面前,杨家女将,西游记,脸谱戏,小孩堆堆乐等等,它们每个都富有属于自己的民间故事。西安鼓乐作为千年前的“古代交响乐”,在现在也受大众所喜爱,就如之前我在西安大唐芙蓉园看的戏曲和舞蹈,各样的乐器起此彼伏却不杂乱,听得让人心旷神怡。我在之后的了解中知道它是融合了大唐乐舞和东仓鼓乐创新而成的舞台剧,前人的智慧艺术真的让人不禁沉醉其中。蓝田水会音乐是专门用于佛事,善事,祭祀的民间吹打音乐,它所用的一些民间小众乐器既有能发出悠扬旋律的如木鱼,磬,碰铃,也有能发出铿锵有力的如大锣,大钹,云锣,在我以前的见闻中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当听惯了手机上听后挥之不去的现代魔性歌曲后,偶然发现这类蓝天水会音乐每一曲都有自己的旋律和节奏,都能感受到前人创造乐谱的智慧与灵感。

图为实践队在非遗展览博物馆拍摄

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皮影的制作和表演。陕西是中国皮影的发源地,临潼道情皮影戏,周至皮影都是其民间艺术。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皮影在当时的年代是很有名的娱乐活动之一,即使是现在,当我近距离观看皮影戏时,也会被其中的丰富动作和内容所吸引。通过里面讲解人员的介绍可知,皮影的制作通常要经过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合成等八道工序、手工雕刻3000余刀,是一个复杂奇妙的过程。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皮影这一民间艺术现在已是少见,再来到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之前,我对皮影的了解就只限于它是一种电影的简化版,这种神奇的技艺和丰富多彩的人物缩影是在来之后感受到的,从中也可知道宣传的力度还是不够的。对于西安这一传统皮影戏的发展还需要政府民间投入更大的力度去发展它和我们了解其深度程度的共同努力。

图为讲解员在谈述皮影的制作

陕西皮影造型质朴单纯,富于装饰性,同时又具有精致工巧的艺术特色。陕西皮影人物造型的轮廓整体概括,线条优美生动有力度,有势有韵,在轮廓内部以镂空为主,又适当留实,做到繁简得宜、虚实相生。皮影人物、道具、配景的各个部位,常常饰有不同的图案花纹,整体效果繁丽而不拖沓,简练而不空洞。每一个形象不仅局部耐看,而且整体配合也美,既充实又生动,构成完美的艺术整体。图中的出行图,主体人物突出,无论在色彩上还是造型上都较之仪仗人物醒目,线条的细密繁复、疏密层次以及工艺的细致都可见一斑。在展列馆里我看到了不同角色的皮影脸部,让我再次感叹过去工匠人的心灵手巧和掌握的精细技艺。

图为实践队在非遗展览博物馆

非遗的每一次精彩亮相、每一次引人瞩目,既是人们对技艺之美、匠心之美的再认识,对传统之美、生活之美的再感知,也是感悟中华文脉、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在当今社会日新月异,不断发展的科技时代,这些民间艺术虽不再作为我们的生活实用功能,但其拥有的独特工艺和技艺,是中华民族的独特魅力,是国家特色,是我们应该传承发展的,在加深认同感、增强历史感、提升幸福感等方面,尤其彰显出它的重大现实意义。



关闭

阳光下的土地 共青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委员会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8~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