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育人
您当前的位置是: 网站首页 -- 实践育人 -- 正文

古木生云际 归帆出雾中 ——“一带一路”实践团赴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开展非遗传承调研

2023年07月21日  点击:[]

为响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特此成立了“一带一路”视域下非遗生态体系“点·线·面·体”重构探究社会实践团,共分十八支队伍赴西安市各地区开展调研工作。7月19日,高陵区实践团率先出征,奔赴高陵区进行实地探查寻访活动,了解当地的人文地貌,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推动非遗文化的数字化、信息化的进程,使其散发出绚丽光彩,更好发挥服务当代、造福人民。

高陵区实践团正式出征

在与相关负责人取得联系后,实践团赶赴高陵区文化馆,经由文化馆派遣专项负责人讲解高陵区的悠久历史。高陵区自古为京畿之地,文脉兴盛,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前人所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经岁月沉淀愈发光彩照人。顺着步伐,实践团先后欣赏了高陵区的灰堆坡明代石椁墓出土文物、汉代陶器、北朝文字刻石等珍贵历史文物,分工收集了文物的历史、发展、文化价值、近代考察结果等相关资料。

参观灰堆坡明代石椁墓出土文物

管理人员介绍高陵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陵区文化馆管理人员得知“一带一路”社会实践团进行高陵区非遗生态体系的寻访活动,特邀实践团讨论交流,并介绍了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高陵区的非遗文化有着鲜明色彩,其洞箫、高陵曲子、高陵花馍、花灯纸扎等艺术都极具特色,在省市直至全国都大名鼎鼎。同时非遗文化的传承人们也在与时俱进,联动文化馆举办文遗活动,借由官方网站、小视频平台等宣传方式进行着非遗文化的信息化、数字化。通过文化馆制作的大数据信息筛选,实践团更确切的得知了非遗文化散落地域,这为此后的寻访工作搜集到具体的情报信息。

参观高陵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

专项负责人讲解高陵区历史

实践团成员在高陵区文化馆合照

文明互鉴是连接世界的桥梁,而这些散落在祖国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华夏地脉的众多分支,炎黄子孙当将其拾起重构,展现出中华文明的勃勃生机,在“一带一路”的伟大枝干上重新生出嫩芽,让世界为之向往。高陵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被传承者开拓,正在助力朝气蓬勃的青年人成就更辉煌的伟业,让陕西、让中国值得骄傲。高陵区实践团还在路上,这散落在各个地域的珍贵宝藏将重返中华文明的脉络。

关闭

阳光下的土地 共青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委员会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8~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