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育人
您当前的位置是: 网站首页 -- 实践育人 -- 正文

西建大材料学院西安市党史学习暑期社会实践团7月19日赴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参观学习

2023年07月21日  点击:[]

7月19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大学“赴西安市党史学习”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西安市新城区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大学生们在此倾

听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感受千百年来流淌在华夏民族血脉里的爱国精神。

两个展室,十号院址,展现革命的历史

走过大门,看到门口展示的一副副的人物展牌,令我们心生敬意。大致为东西走向,青砖垒就而成的道路,大而厚,很凝重。纪念馆虽然地方不大,展出多实物,曾经肩负着重要的任务:开展各阶层人士的统战工作,推动救亡运动发展,领取物资支援抗战,特别是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输送大批的爱国青年奔赴延安参加革命,被誉为“红色桥梁”。通过对这些留存的实物,我们看到了革命先辈指导革命的艰苦条件,也能感受到先辈们的毅力和乐观的生活态度。“没有来亲自体悟,所思所感,我们怎么能有这深刻感受。”

一砖一瓦,简朴条件,诠释矢志不渝的革命精神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建于1959年,初建成时,共有5道院,内有接待室、救亡室、会客室、住房、库房、厨房、电台室、译电室、机要室和周恩来、朱德等中共重要领导人的住处等旧址。馆内收藏有文物460多件、资料525件、回忆录623篇及照片3000张。七贤庄内每一块青砖绿瓦都彰显着抗战时期那段历史的厚重,每一颗参天的古木都仿佛在诉说着革命先烈可歌可泣的战斗故事。

朴素而简陋的机要房、救亡室、译电室和电台,静静的让大家感受着革命前辈们矢志不渝的革命精神。浓厚的红色氛围仿佛把大家带回了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伟大革命斗争的历史浪潮中,革命先辈们为国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力量让现场每一位参观者都感触颇深。

图表2机要房间展示

图表3工作室图片

巾帼英雄,流芳百世

最令我敬佩的,莫过于这些巾帼英雄。俗话说妇女能顶半边天,果然名副其实。”从门口进入四号院,正对着的便是一副人物模型,她们有背东西的农民,有一席长衫的女先生,亦有手提文包,捧着课本的知识女青年。在她们身后,是一座高原,耸立这座宝塔。两侧则是其他的女性革命者。另外,还有对于革命前辈的采访记录投影随时播放,以让后人铭记。

图表4革命女性风采展示

图表5邓颖超人物事迹讲解

文艺作品,渲染革命激情

在馆藏中能够见到各种文艺作品,它们无不是珍贵的文化瑰宝。其中的新华日报更是积极的宣传了革命的决心,抨击了顽固的敌人,为鼓舞士气,激励人民奋斗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再向前方望去,见到这么一行醒目大字“新华之光耀华夏”。可见,新华日报为民发声。除了报纸,一些反映人民生活文学著作也深受欢迎。无论形势如何严峻,这些作品都可以点燃人们的革命激情,纵使只是一幅幅照片,但依然可以令人产生一腔热血。

图表6大众生活文艺作品

众志成城,共创辉煌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医疗器械和药品十分缺乏。1936年春夏之交,周恩来指派中共驻东北军代表刘鼎在西安设立秘密交通站。刘鼎来到竣工不久正待出租,且交通方便的七贤庄,租下七贤庄一号院,以“德国牙医博士冯海伯诊所”为掩护建立秘密交通站,出色完成了为陕北采买、转运药品、医疗器械和通讯器材等紧缺物资的工作。能看到过去的会客厅、接待室、地下室,以及有白求恩卧室,完全把人们拉回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东方主战场。为加强对中国人民抗战事业的支援,公谊救护队与国际红十字会及中国红十字会协商,计划向中国提供救护车、外科手术设备及救援人员,并于1941年组成一支援华救护队奔赴中国。从1941年到1951年,公谊救护队(1947年更名为公谊服务会)通过开展物资运输、医疗救护、战后重建等人道主义救援活动,有力地支援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及战后重建。

图表7伟大的女性——海伦.福斯特.斯诺在中国

参观总结

通过本次参观,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八路军所展示的民族解放战争中的牺牲精神和拼搏精神,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对祖国的热爱,增强了为国家出一份力的决心。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我们必须坚守信念,不辱使命,谨记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勇挑重担,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指导老师:范海宏

关闭

阳光下的土地 共青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委员会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8~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