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大团委网讯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工作。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薪火相传”暑期社会实践团一行11人于2022年7月20日赴安康市平利县开展“学党史、忆先烈、访老兵”主题社会实践活动,追忆革命历史、传承革命精神。
追寻红色足迹,赓续红色血脉。

图为实践团在牛蹄岭战役纪念雕塑合影
7月20日上午,团队成员首先抵达安康市平利县牛蹄岭战役遗址,牛蹄岭战役为解放陕南的关键战役。实践团一行在遗址先后参观了牛蹄岭战役纪念雕塑、战役指挥所旧址等区域,并在牛蹄岭战役纪念雕塑前庄严宣誓,牛蹄岭战役纪念雕塑高19米,寓意着解放安康的中国人民解放军19军,底座宽长5米5,代表19军的55师。实践团认真聆听了讲解员对牛蹄岭战役的讲述,穿越到那个炮火纷飞的年代,感受那段战天斗地的红色历史。“战斗连续进行40多个小时,主阵地得而失、失而得,反复争夺十九次,共俘虏国民党军552人,歼灭2550余人,解放军英勇牺牲1259人。”此次战役为第二野战军挺进大西南作出了重大贡献。硝烟已散,但中国人民解放军19军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舍生忘死的精神永不磨灭。团队成员还随机采访了现场学习参观人员,受访人员一致认为,激烈的牛蹄岭战役过程就是中国革命史的缩影,我们当代青年应增强历史自觉,筑牢信仰之基,以实际行动告慰革命先辈和先烈。
走访抗战老兵,回忆峥嵘岁月。

图为实践团成员为革命老兵廖文才重新佩戴荣誉奖章

图为实践团成员和革命老兵廖文才合影
随后,暑期社会实践团在当地八仙镇政府的协助下走访了革命老兵——廖文才。据廖爷爷家人讲述,现今99岁高龄的革命前辈,先后参加了抗日、抗美援朝战争,彰显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的风采。当年上阵杀敌的少年,现已变成白发苍苍、行动不便的的老兵,作为历史变迁的见证者,经过岁月磨砺,但抗战时期的种种仍历历在目。采访过程中,廖爷爷虽然交流不便,但仍努力为实践团成员回忆过往的革命事迹,当向团队成员讲述到抗日战争经历时,廖文才老人眼中的热泪夺眶而出。采访结束后,廖文才子女拿出他当年获得的荣誉奖章,向实践团成员展示廖文才老人当年风采。实践团成员将荣誉勋章重新佩戴至廖文才老人胸前,廖爷爷又重新燃起当年的风采,岁月侵蚀的面容上有一双坚毅不变的眼神。

图为八仙镇龙门乡廖乾五故居现貌
寻访革命先驱,传承革命精神。
暑期社会实践团一行还前往安康市平利县八仙镇龙门村革命先驱廖乾五的故居进行参观学习,廖乾五同志于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南昌起义的重要组织者、筹划者和参与者,曾任中共湖南省军委书记等职务,为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做出了重大贡献。团队成员在故居追忆了廖乾五戎马一生的革命历程,聆听了廖乾五先辈的感人事迹,触摸一桌一椅、一砖一瓦感受这位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的政治军事干部谱写的生命诚可贵,革命价更高的红色篇章。深刻体会到了革命历程的曲折艰难和胜利的来之不易,领会到革命志士心忧天下、敢为人先、不怕牺牲的奋勇精神。特别的是,实践团在那里遇到一位当地的农民。他向成员讲述了陕南当时革命的艰苦和现在老百姓生活的来之不易,歌颂党的好领导和扶持人民的好政策,同时送给实践团成员“忠、孝、仁、礼、忍”这五个字以作箴言。“做人要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地,活一世不能枉为人;对外要待人平等,清正廉洁,不忘初心。”
“学党史、访老兵、忆先烈”是一次深刻的革命教育,也是一场震撼的心灵洗礼。团队成员们纷纷表示要从自身出发,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牢记党员和团员的神圣使命。通过自身的力量引导青年群众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将红色精神内化到行动中。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奋发有为的精神不断探索、不断学习,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贡献。在后续实践工作中,团队成员们还将围绕烈士陵园祭扫、采访老党员、红色教育基地党史等普及宣传教育等多维度展开。
图文来源:材料与工程学院
负责人:刘轩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