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育人
您当前的位置是: 网站首页 -- 实践育人 -- 正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机电学院文遗月老实践团赴福建省泉州市调研

2022年08月16日  点击:[]

建大团委网讯(通讯员 罗伟平 张灵杰)为了推进乡村思想道德建设,促进乡村教育,弘扬非遗文化,培养同学们服务社会与奉献互助的精神,并且在确保实践团人员安全,同时遵守当地疫情防控有关规定的前提下,8月11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机电学院文遗月老实践团福建队的部分队员来到了福建省泉州市木偶剧团,通过观看木偶戏演出及采访木偶剧团的团长来对这一经典传统古稀艺术进行了调研。

图为演员正在表演木偶戏

木偶戏表演结束后,通过与木偶剧团团长交谈,实践团成员了解到了木偶戏的特色及传承历程。在采访过程中,团长介绍了多个木偶戏特色节目火焰山、赵氏孤儿,木偶戏源自于泉州人民较喜庆的日常祭祀习俗,后来逐渐演变为具有观赏性的文化活动,剧团规模80人左右,团长从事木偶戏行业已有44年,因从小兴趣而加入木偶戏行业,自从木偶戏成功申遗,并且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追求更上一层次,木偶戏因其较强的观赏性,对其感兴趣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此外,木偶戏获得了国家在非遗方面的补贴,学习与传承木偶戏的后备年轻力量充足,宣传方式与力度已足够大。要成为一个木偶戏演员,要经过5年的学徒期,5年的进修期。十年磨一剑,方能呈现出精彩的演出。泉州木偶戏的足迹已遍布全球70多个国家,在国际上已颇具影响力。

实践队员采访团长

通过交流,大家积极向团长提出问题,在团长的一一解答下,大家了解到了木偶戏源自于泉州人民较喜庆的日常祭祀习俗,后来逐渐演变为具有观赏性的文化活动。大部分传承人是因兴趣学习并投身于木偶戏的传承。即如团长本人从事木偶戏行业也已长达40余年。虽然木偶戏学习周期长、学习难度大,但因其较强的观赏性,喜欢它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学习与传承木偶戏的后备年轻力量也越发充足。

采访最后,团长谈到了戏剧创新的问题。他指出:“时代在进步,木偶戏的节目是经过几辈人的经验累积才将精华融入其中,木偶戏创新的难度很大,但会通过日积月累的坚持继续创新。”谈及木偶戏的未来发展,团长的语气显得坚定而又自信。在申遗成功后,木偶剧团依旧不断努力,致力于让木偶戏走出泉州、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图文来源:机电学院

审核人:刘鹏

关闭

阳光下的土地 共青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委员会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8~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