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育人
您当前的位置是: 网站首页 -- 实践育人 -- 正文

追寻先人足迹,感念延安精神

2022年08月03日  点击:[]

建大团委网讯 延安孕育的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的精神动力。宝塔山顶,宝塔脚下,一群三四十年代热血青年在日记中写过这样的一段话“打断骨头连着筋,扒掉皮肉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要爬到延安城”,他们在宝塔山脚下汇合去寻求救国的真理,又从宝塔山脚下出发去夺取全国革命最后的胜利。“到延安去”成为当时最时髦的口号和最能体现政治觉悟的呐喊。

2022年暑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赴“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党领导下的青年运动宣讲”暑期实践团前往延安,追寻先人足迹,怀念延安岁月,感念伟人家风。

团队成员合照

登临巍峨宝塔,怀念延安岁月

在宝塔山半山腰,团队前往了日本工农学校旧址,这里有几处窑洞,窑洞中深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8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创办了一所极为特别的学校——日本工农学校, “在这个学校里,真理战胜了邪恶,进步战胜了落后,文明战胜了野蛮,一切蒙蔽、欺骗被戳穿、被抛弃,和平、友好的理论在现实中生根、发芽……”担任过日本工农学校副校长的外交家赵安博,曾这样回忆。

大量被俘的日本士兵和某些被迫作战的下级干部在这里学习、生活,学校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开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多方面的教学改变了许多学员的世界观,最终创造了一个化敌为友的奇迹,团队成员们无不感叹于正义信念以及仁慈感化的力量之大。

团队成员参观日本工农学校旧

在登山过程中,团队成员们注意到山下有一座桥,队长说此桥名为宝塔桥,这座桥的建造还有一个小故事,1973年周恩来总理来延安考察时,车路过此处,不慎陷入淤泥行驶不得,延安的百姓听说此事都纷纷跳入河中,将周恩来总理和车都推出淤泥,总理看到此情此景十分感动,在考察完走时说“等延安发展好了,我再回来看你们。”周恩来总理回京后将自己的工资,都全部送往延安修建了这座桥,延安人民都叫它“总理桥”。

参观革命旧址,感受共产党人家风典范

下午,团队成员们到达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以及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成员们感受到了西北革命根据地创建、发展、壮大的战斗历程,真正体会到了毛泽东主席所言“我说陕北是两点,一个落脚点,一个出发点。……陕北已成为我们一切工作的试验区。”

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

而后,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特聘讲师王慧向团队成员们讲授“习仲勋同志的家风,共产党人的家风典范”专题,王慧老师讲述了习仲勋同志的革命生涯,以及其以身作则、重视家庭、强调家风的作风,习仲勋同志“奋斗一生,快乐一生,天天奋斗,天天快乐”的信念也对习近平总书记产生了影响,为其树立了伟大的榜样形象。

团队成员听讲座

体验包饺子,共话今日旅

在活动结束,大家回到基地后,团队成员们一起包饺子,分享自己关于今日之行的感受,气氛十分欢快。

团队成员在一起包饺子

赵东旭:团队参观了宝塔山,想起毛主席曾在敌军的轰炸时,安然坐于宝塔之中,这等魄力让我一瞬间明白了为什么那些年会有主席崇拜,若我生在那时,我肯定会是毛主席的一位狂热粉丝了。

康熙歌:下午接连参观了“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与“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给我很大的震撼,也许平时空白无力的数字并不能给人很直面的冲击感,但是经过这次参观,让我对当时政府办公条件与办公能力,都有非常深刻的认识。用着最差的装备,打着最凶险的战斗。住着破败的窑洞,指挥出人类军事史上的奇迹!这才是延安时期的革命人,这,才是旧中国真正的曙光!

强岩清:家风正,则国风正,家风清,则国风清。习仲勋同志的个人作风,家庭作风和人生轨迹,深深地震撼了我们。

图片及文字来源:公共管理学院

审核:李力

关闭

阳光下的土地 共青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委员会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8~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