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大团委网讯 社火是中国汉族民间一种庆祝春节的传统庆典狂欢活动,作为西北地区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历史久远,具体形式随地域而有较大差异,担负有民族延续与发展的使命。
为探寻社火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7月23日,机电工程学院赴陕西省汉中市“探寻非遗名片,科技赋能传承”文遗月老社会实践团来到汉中洋县的智果村,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悬台社火传承人李建中老师采访学习。

图为李建中老师与实践团成员合影留念
社火种类繁多,表演形式多样,极具当地特色,其中洋县悬台社火颇具盛名。悬台社火又称高芯子杜火。此种社火是以戏剧角色站在高台梁架上为表演形式,以人抬肩扛为主要运载方式的一种极为特殊的社火。它汇集了民间各种社火的精华,为陕西南部的洋县城乡所特有。
实践伊始,李老师就带我们来到了智果村的悬台社火传习所,在这里为我们进行讲解。随后实践团采访了李老师的传承经历以及对社火文化的认知,据悉,李老师少年时就随父学习悬台社火的表演艺术,已从事该艺术20余年,多次参加民间艺术表演,宣扬社火文化。“洋县悬台社火,从有资料记载算起,到我是第三代传人,但是社火文化历史久远,它是随着古代的祭祀活动而逐渐形成的,因此是非常珍贵的民族文化。”李老师对实践团成员如此说到。

图为李建中老师向实践团成员介绍悬台社火的传承历史
之后,李老师为实践团成员一一展示并讲解了悬台社火的相关表演道具,还通过陈列在管内的《大破天门阵》悬台社火模型向实践团说明了悬台社火的搭建过程、演员要求以及表演形式,极大的满足了实践团成员对这种独特的表演艺术的好奇心。

图为李建中老师向实践团成员介绍社火表演的服装

图为李建中老师向实践团成员介绍经典剧目《大破天门阵》

图为李建中老师为实践团成员讲解悬台社火的搭建方法及步骤
最后,实践团成员与李老师谈论到悬台社火的传承问题,李老师认为,虽然相关部门在多方面对社火传承提供了帮助,但他还是希望实践团能够运用现代手段,传播与发扬社火文化,助力悬台社火传承。

图为李建中老师向实践团成员讲述参加民间艺术表演的经历
通过此次调研,机电工程学院赴陕西省汉中市“探寻非遗名片,科技赋能传承”文遗月老社会实践团成员了解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社火,领略了悬台社火中的地域文化,感受到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
图文来源:机电工程学院
审核:秦元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