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育人
您当前的位置是: 网站首页 -- 实践育人 -- 正文

寻访黑陶文化,感受匠心意蕴——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文遗月老实践团2022年暑假赴延安市富县开展实践调研

2022年07月22日  点击:[]

建大团委网讯 中华传统文化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之根与精神之源。为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国民文化自信文化担当,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百名团员下乡村,科技赋能非遗+”文遗月老社会实践团前往延安市富县开展调研。陶瓷与民俗文化的关系极为密切,7月20日,实践团以陶瓷文化为切入点,开启了“寻访黑陶文化,感受匠心意蕴”社会实践调研,深入了解黑陶和泥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传承的重要意义,感悟非遗文化的魅力。

实践团前往富县黄河陶艺有限公司,黑陶传习所负责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王志刚带领实践团成员实地参见了公司展厅,详细介绍了黑陶文化的发源和传承现状。王志刚老师讲黑陶制作包括拉胚、雕刻、磨光、烧窑以及最后的处理调整。拉胚需要多年的技艺才可对其的厚薄程度完美掌握,雕刻如果没有几年的功夫做不到下笔即成,磨光更需要人工用石头不厌其烦的将其磨亮,烧窑的火候不断掌握。每一个环节全靠手工完成,每一步都磨练着匠人的技艺与心性,因为稍不留神,整个黑陶的制作便功亏一篑。没有匠人般的耐心的心性,坚持的毅力,一件完美的黑陶工艺品很难打磨完成。

王志刚把黑陶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去追求,做黑陶以来,已经把自己的灵魂血液全部融化进了黑陶里。实践团成员采访了王志刚传承黑陶文化的故事,记录了黑陶文化传承口述史。其中,实践团了解到,王志刚与黑陶结缘似乎命中注定,他打小就喜欢工艺品制作,经常用小石头进行雕刻,随后便到延安一家陶瓷厂当起了技术工,学会了黑陶的制作。对于艺术,王志刚坚持精益求精,在传承过程中始终坚持并不断克服各项困难,从事陶艺22年,他的作品曾多次获市级以上奖项。从2015年开始,王志刚的黑陶培训开始带动贫困群众参与,在富县区域,充分发挥“非遗+”模式,激发文化扶贫,助力脱贫攻坚,共计带动富县100余贫困户参与增收致富。

随后,实践团观看了王志刚的现场拉坯表演,揉泥、定心、压坯……左右手翻转配合中,一团无型的泥土就在王志刚手中幻化成一个初具模型的黑陶泥坯,实践团对王志刚的精湛技艺赞不绝口。在王志刚老师的指导下,实践团成员亲身体验黑陶的制作过程,亲身体验了拉坯技术,感受泥土在手中多样的状态,一次次笨拙的尝试,在王志刚老师的指导和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泥土打回了“原型”,拉出了雏形,队员们纷纷表示,这是一次绝妙的体验经历。

通过本次交流学习大家收益颇丰,了解了富县黑陶传习所的基本情况,体会了黑陶的历史悠久,聆听了非遗传承人的学艺往事,在一字一句中感受了传承人学艺的艰辛,学习非遗传承人独具匠心作品的同时体会了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是,当前黑陶的发展现状并不乐观,面临着受众面小、知名度低、年轻一代喜爱程度低等问题,这也使得非遗传承遇到严峻问题。

实践团将继续以“探寻非遗名片,科技赋能传承”为主题,实地考察调研,借助科技力量,发挥数字化、信息化平台,探索新时代非遗传承新模式,推动黑陶文化面向社会、走向大众,让黑陶文化在创新中发展。

图文来源:机电工程学院

负责人:陈良顺

关闭

阳光下的土地 共青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委员会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8~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