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大团委网讯(通讯员 陈星玮)为了解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脱贫攻坚成果,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赴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于8月1日至9日前往石屏县,了解乡村振兴相关政策策略,运用专业知识从乡村文化、环境、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实地调研,助力乡村振兴。
石屏县是云南省贫困县,隶属云南省红河州,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州西北部。
此次调研实习主要采用实地考察方式进行,8月1日实践团队与当地乡村振兴局工作人员交流确定基本工作框架,同时了解石屏县如何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州工作要求,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并结合当地实际提出的有效实施方案。8月2日至6日实践团队前往石屏县特色村落——郑营村,展开实地调研,充分了解到当地人文特色以及石屏县为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所做出的努力。8月7日至9日实践团队将所搜集到的信息整理汇总,结合自身专业知识,深入体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思考本学科在未来能对建设美丽中国所带来的影响与作用。

图为团队成员在郑营村宗祠前拍照
8月2日,实践团队来到石屏县郑营村展开进行实地调研,经居民介绍,郑营村是一个文化气息极具特色的村落,郑营村里的房屋都是以土木结构的四合院为主,皆是坐北朝南,富有观赏特色。同时当地还有很多特色项目,品尝大闸蟹,野生菌,观赏荷花等等,在县政府的带领下,以文化特色带动旅游业的发展,从而加速经济发展,努力完成乡村振兴的目标。

图为团队成员在村民家中进行采访
8月3日至4日,实践团队在村中进行参观,并以手绘的形式记录下村中特色宗祠、楼阁等。郑营村依山傍水,景色如画。村内的宗祠、楼阁、学校和民居建筑,集宝塔古刹的巍峨壮观,宫殿寺庙的气宇轩昂,楼阁亭台的玲珑别致,古典园林的幽静淡雅,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历史文化特色风貌。郑营村被建设专家称为“我国明清民居建筑的博物馆”。由此,郑营村致力于村落人居环境改造,以凸显村落优美风光,并把农村“厕所革命”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措施,因地制宜推进自然村无害化卫生公厕建设。

图为团队成员在郑营村宗祠写生
8月5日,实践团队来到了石屏县乡村振兴局,乡村振兴局向团队成员介绍了当地乡村振兴基本情况,区位特点以及总体目标等。通过与工作人员交流,实践团队了解到乡村振兴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成了脱贫攻坚的艰巨任务,实现了十三五的圆满收官,并在此基础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将工作重点转向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图为工作人员向团队成员讲述乡村振兴战略
同时实践团队也了解到石屏县自脱贫摘帽后,从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总体目标旨在到2025年,乡村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水平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差距进步缩小,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去的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在之后几天的交流中,工作人员也向团队阐述了几个重点工作:一是要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保证五年过渡期内的平稳发展。二是要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积极采取有效的帮扶措施。三是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巩固维护好各基础设施水平。四十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促进搬迁群众的社会融入和社会幸福感。五十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依法维护农户的财产权利,由此自主管理和运营。
作为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我们要时刻做到以人为本,致力于用专业知识正确地,有效地实现对人居环境的改造与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为实现美丽中国的建设而奋斗。“三下乡”这一暑期实践活动不仅锻炼我们的能力,磨炼我们吃苦耐劳的意志,还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广大劳动人民的艰辛、不易,更加真切的感悟农民伯伯收获时的喜悦。通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服务社会的同时,也是在提高我们自身,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才干,加大了我们与社会的接触面,进步激发了我们们的学习、就业、创业的激情。同时作为国家发展的栋梁,我们应怀揣梦想,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责任。当今时代,青年应勇于奋斗,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