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育人
您当前的位置是: 网站首页 -- 实践育人 -- 正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学子赴汉阴开展 国情调研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2021年08月07日  点击:[]

建大团委网讯(通讯员 吴刚 郭正)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用好红色文化资源,让红色文化、红色传统延续。2021年7月23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百名材子讲百年”赴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党史宣讲团展开新一轮的调研。结合实际情况,宣讲团内部分成两个支队,同时开展工作。第一支队赶赴汉阴县三沈纪念馆和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纪念碑进行观摩学习;第二支队前往中老年社区进行走访调研。团队成员们结合汉阴县的历史背景,对党史国情进行深入学习与宣讲。



图1: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开拓者们。赵文淇 摄

上午九时,实践团队出发,赶赴相关地点进行调研学习,第一支队成员顺利到达三沈纪念馆。实践团队成员分别学习了沈士远、沈尹默、沈兼士三位先驱的事迹,对三位文学巨匠的作品也进行了赏读。从先驱的人生之路中,团队成员深刻感受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之艰难,是无数仁人志士,无数知识分子用生命的力量铸就的。深受先驱们勇敢无畏,爱国热血的鼓舞,实践团成员在展馆内齐声诵读“勤勉的学风、开阔的眼界、科学的精神、高上的人格、爱国的情怀”这二十五字三沈精神。一同感叹在清末民初,中华民族苦难深重到极点的年代,“三沈”居于山而不囿于山,攻“旧学”而导新学,阐旧邦以辅新命。这样的大国情怀应该被后人铭记,被后人传承。

另一方面,第二支队的成员就新城区中老年服务区进行了走访。在老年社区,团队成员采访老党员,学习他们的入党初衷以及在党内的发展情况。在采访过程中,一位老党员讲述了他的入党动机:“共产党好,共产党值得信任,他是为了人民,为了祖国的党!”朴实的语言深刻表现出党员和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与拥护。实践团成员深刻感受到老党员们对初心和使命的把控,结合他们的事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和人民奉献一切。”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含义。

下午,实践团持续推进调研工作。党史考察学习小队前往龙岗公园的五四运动宣传展区和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纪念碑进行参观学习;访谈队前往社区约见党员,进行交流;走访调研团,在汉阴县新城区展开党史学习与国情观察的调研。

下午四时,考察学习小队到达龙岗公园。在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纪念碑前,团队成员了解了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的建立史以及发展史。这只军队打土豪,分财物,救穷人,积极宣扬抗日救国主张,为中华民族八年全面抗战贡献了不可抹去的力量。他们热爱家乡,热爱和平,面对嚣张残暴的敌寇矢志不渝、不怕牺牲、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值得后人继承和发扬。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图2: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纪念碑上的壁画。田臣清 摄

参观学习过程中,实践团遇到一位当地的农民。他向成员讲述了这支军队的光辉伟绩,歌颂党的好领导和扶持人民的好政策,同时送给实践团成员“忠、孝、仁、礼、忍”这五个字以作箴言,“做人要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地,活一世不能枉为人;对外要待人平等,清正廉洁,不忘初心。”三位深受触动,深表受教。

调研队同时开展工作。下午六时,调研团队前往原汉阴县城关中学校长、老党员崔校长家。实践团成员从崔爷爷与其爱人的交谈中得知,崔爷爷党龄已有56年,从事教师工作长达43年。老校长对实践团以及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给予肯定和鼓舞,强调到“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无论是党员还是群众,都要铭记于心。党和国家的未来交在你们青年一代手里,希望你们继续奋斗下去!”特别为实践团队赐字,并为学院书写下“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的纪念作品。


图3:崔校长为实践团赐字。张博洋 摄

调研队于下午三点四十出发,目的地是老城区。他们持调查问卷,沿途广泛采访市民群众,上前耐心询问、详细记录、细心调研。采访发现,当地教育依然是市民群众最关注的问题。近年来汉阴县的教育水平虽然也在不断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对初中学生的管理不够、中学的教育质量仍不能与较发达地区相比、高中学校数量较少等等。因此,调研团认为做好基础教育应该是发展地方教育的根本点和着重点。最终,他们获得线下有效问卷数近百份,取得了很好的反馈。

随着各地实践的火热进行,全国各地2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分团陆续开展实践,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百名材子讲百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进入了高潮。实践团成员为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取得更大成果而奋斗。更为了庆祝党的100周年华诞、弘扬党史、号召广大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传播党的伟大成就和成果而奋斗。



关闭

阳光下的土地 共青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委员会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8~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