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育人
您当前的位置是: 网站首页 -- 实践育人 -- 正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遗落的明珠”实践团开启非遗探寻之旅——传承古易水,奇珍握墨绝

2021年07月25日  点击:[]

建大团委网讯 (通讯员 张志伟)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和自然演进的重要成果,为深入发扬、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7月2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遗落的明珠”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河北省保定市易县,走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易水砚”,学习古砚悠久历史,探寻、亲践易水砚生产工艺,传承工匠精神。

 实践团前往易县文化和旅游局开展学习交流会议,文化馆馆长隗兵兵欢迎实践团来访交流,她从悠久历史、石料灵性、制作工序、雕刻工艺等方面带领实践团成员学习易水砚的文化知识,并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途径和实践团展开探究。她表示实践团的学习、调研、宣传推广等工作,对传承易水砚文化遗产注入新鲜力量。


图为实践团参与学习交流会议

实践团前往易县博物馆开启探寻之旅,易水砚是中国著名名砚之一,历史上素有“南端北易”之称,为中国制砚之鼻祖。随着讲解员的解说,实践团来到非遗展馆,长约16米的大型砚台映入眼帘,与讲解员的对话中了解到,目前只有易水砚可以实现这种大型砚台的制作。实践团在博物馆见识了多种制作精美的砚台,共同学习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和巧妙绝伦的工匠。


图为博物馆易水砚展品

随后,实践团队跟随讲解员来到了易水砚的制作工厂,参观学习了易水砚的制作工艺,从选石、设计、雕刻、磨光、铭金敷彩、装帧等道道工序亲身实践,体会砚台制作的技巧性和困难,切身感受到易水砚的制作需要平心静气,一点一滴。易水砚不仅仅是一个工艺品的制作,更是修身养性的过程,值得发扬与传承。


图为实践团观察与体会易水砚雕刻技艺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博物馆合影留念

关闭

阳光下的土地 共青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委员会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8~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