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大团委网讯(通讯员 王雨桐)近年来,咸阳市永寿县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乡村振兴特色融合新发展模式,调整传统农业产业结构,实现了农业多样化、特色化、规模化发展。这一模式具体如何运作?在乡村振兴中如何发挥作用?各主体对此有何评价?带着这些问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赴陕西省咸阳永寿县产业振兴调查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16-7月23日对陕西辉胜新兴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永寿县建军街道寨里村,进行了深入的田野调查和问卷调查,以期解码乡村振兴的致富方。
陕西辉胜新兴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陕西君碧莎制药有限公司设立在永寿县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据总经理史社利介绍,共流转寨里村1000亩土地。公司通过在乡村建立基地,为上游的制药产业提供质量可靠的药材。作为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通过土地流转形式,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增加群众收入,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队从发展模式、科技创新、品牌发展、社会责任四个方面,对中药材种植基地开展了深入的调研。

史总经理为团队成员介绍中药材生长情况
调研发现,中药材基地的种植产品主要以药蜀葵、丹参、黄芩、板蓝根、苦参、牡丹、芸香草、连翘等药材为主,品质优良,销售渠道广泛,如药蜀葵作为香料添加物,在国际市场上需求旺盛。但是由于地理位置原因,缺乏必要的农业基础设施,灌溉还是靠天吃饭,严重影响了中药材的产量;另外,种植劳动复杂程度不高,对周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吸引力有限,基地劳动力不足且多为妇女,造成劳动生产率不高,土地利用不够等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注重科技创新,拥有自主研发的三项发明专利,这在同类公司并不多见,形成了该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也使公司具有持续发展潜力。团队认真调研,对中药材种植基地的详细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对中药材方面的专业知识进行了初步学习。

为中药材种植基地除草的寨里村村民

团队成员对正在工作的寨里村村民开展调研
团队就寨里村产业振兴对寨里村支部书记王文化进行了访谈。了解到寨里村的人口构成、耕地面积、交通状况、人均收入、产业布局、年产值等情况。寨里村约有土地2000亩,400户村民约1700位村民。其中1000亩流转给中药材种植基地,还有1000亩发展特色果业和绿色养殖业,成立了产业合作社,相较于周边乡村经济状况较好,走在了乡村振兴的前列。然而,在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如何创新发展理念,构建新的乡村振兴发展理念,每年收取基地支付的土地流转费和发展特色农业的收入距离村民致富的目标还存在差距。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将外出打工的青壮年留在乡村,实现人才振兴,团队与村干部深入交谈,细致考察,提出围绕中药材种植,发展中药材观光旅游、康养、开发药膳、民宿、采摘体验等方式整合现有优势资源,发展中药材种植+旅游业的构想。

团队调研寨里村基本情况和产业状况

团队实地调研灰灰兔产业园

团队深入村民间展开问卷调研
实践团就基地对寨里村乡村振兴作用和产业发展规划对寨里村村民进行了问卷调研。团队成员采取访谈与问卷相结合的形式,依托问卷,逐题解释。村民们回答了有关寨里村产业发展的问题,并表达了自己的期望和建议。大多数村民认可中草药基地在乡村振兴中的贡献,并对未来发展中药材种植+特色旅游表示支持。
通过对陕西辉盛农业有限公司史经理和寨里村支书的访谈及对村民的问卷调研,针对目前基地与乡村合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西安秦民要术文创有限公司创业团队结合查找的资料,在现有“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基础上,提出了企业围绕中药材种植,着力品牌建设和技术创新,集种植、加工、外贸出口为一体的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模式;乡村围绕中药材种植,着力人才建设和质量提升,发展现有的灰灰兔和苹果产业,开发体验旅游和健康养生的三产融合模式的建议,实现既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又助力乡村振兴,企业与乡村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新路径。通过中药材为核心的产业振兴,吸引更多青年人回乡创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社会问题。
以产业振兴为支撑,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科技创新、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从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种好中药材,就是“致富方”!团队始终关注乡村产业发展、致力于乡村产业振兴,立足于实际情况,提出创新的新思路、新方法,为乡村居民致富、乡村全面振兴做出贡献。

实践团队同王书记在产业示范园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