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大团委网讯 为继承弘扬“延安精神”和“西迁精神”,凝聚时代青春力量,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为重工业工厂合理应对气候变迁,营造良好生产环境,提高重工业的生产效能及降低能耗“献智献策”。同时加深学生知识学习,充分了解专业特色,强化环保意识,锻炼实践能力。建科学院积极组建“秦巴山脉南北麓地区夏季条件下重工业生产环境的调查研究”暑期社会实践团,赴陕西省安康、汉中等市展开实践调研,于8月1日至8月10日为期10天的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实践调研活动圆满结束。

受疫情影响,实践团采用线上线下同步实践调研方式。实践团线下组由指导老师李芸博带领,分为问卷组和测量组、宣传组,问卷组采取实地访问和问卷等方式了解各工厂情况,并采用电子问卷与纸质问卷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数据收集。在各工厂条件允许下,问卷组与不同车间的工人进行了走访交流。问卷主要包括工人对工作环境的满意程度、工人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时长、工厂的管理体系和设备能源等方面内容。除此之外,当谈到“对于您所工作工厂或操作的设备,您觉得有何改善的地方或相关建议”时,工人们积极反馈,表示出对工作环境的重视,并且反映了工厂有关自动控制、设备更新等方面的看法,为工厂做出相关改进提供更多方向。测量组根据调研路线确定了具有代表性的数据测量区,对这些区域进行风速、壁温、湿度、温度等方面的测量。为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测量组采用平均测量法,在每个测点测量多次取平均值,同时测量数据整理后,及时反馈给线上组进行相应数据分析。

8月2日,实践调研团一行8人来到西安市蓝田县焦岱镇,对位于秦岭北麓的西安蓝田尧柏水泥有限司进行调研。座谈会后,调研人员在遵守工厂相关规定的前提下,根据调研路线确定了回转窑、煤仓、发电机房、中控室等八个观测点。烈日炎炎,在回转窑下,成员实地感受到窑头窑尾以及窑体的区别,了解到余气热量可以回收用来发电和供暖。另外通过测量发现,大窑的壁温很高,达300摄氏度以上,因此,工厂也采用了多组风扇通风的方式进行降温改善工作环境。数据分析后,发现工厂的不同区域功能不同因而采取的改善环境措施也不同,这对工厂环境数据也产生了明显的影响。比如在回转窑方面,可以进一步回收来提高利用率,降低工厂的能耗。

8月3日,实践调研团一行14人,对位于渭南市富平县庄里镇的中冶陕压重工设备有限公司进行实践调研。在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小型零件车间内,调研团成员明显感觉到工作环境的相对整洁干净,机器的利用大幅提高了劳动生产力以及产品的精度。同时在走访交流中,团队还了解到公司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如污水处理厂的设立、排气口的自动检测等。通过问卷也发现了工作环境等方面的一些问题,如局部区域的光线过暗、湿度不适宜、空气不流通,还有高温,噪音等因素对工人身体和工作效率的影响。本次数据测量一共有九个检测点,分别是会议室、操作区、机器组装区、室外、集中操作区、设备堆放区、产品堆放区及两个降温设备不同的休息区,成员们进行了细致分区测量。数据分析综合发现,工厂各区域根据其特点的不同采取的调节环境措施不同,但车间部分区域室温仍有些高,工厂应加强降温、通风工作为工人提供更为舒适的工作环境。

8月6日上午,实践调研团一行8人到达位于秦岭南麓安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园区的安康尧柏江华水泥有限公司进行调研活动。早上八点多,调研团队在与公司相关领导见面后开始进行走访调研,本次的调研点有室外、原料堆积区、临时堆棚、休息区、中控室、高压配电室、化验室。调研团成员通过观察与交流,得知公司主要通过电脑控制中央空调,调节工作环境温度,同时工厂设有环境自动监测点,记录环境数据;在化学分析室内,主要进行原材料合格性验收,并管控生产线整个环节产品质量,同时还设有相应的应急措施以保证人员安全;货车经过的道路上,工厂采取了喷淋降尘装置以及洒水车等降尘措施;调查问卷主要体现的问题是工厂环境噪音对工人工作效率的影响,同时工人希望继续提高生产智能化程度。综合分析得出,夏季秦岭南麓温度贺湿度较秦岭北麓有明显区别,故工厂应不断增加降温、除湿和通风设施,为工人提供更舒适的工作环境。

8月7日上午,实践调研团一行8人来到了陕西省汉中市勉县陕钢集团汉中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本次活动调研团主要调研了汉钢工业展示中心以及对部分工厂开放区域进行了数据测量、问卷走访等活动。通过讲解员的讲解,成员深刻感受到工厂的环保理念以及自动化程度,也了解到工厂的大型配套设备建设情况和环保节能技术的原理,比如煤气的收集以及循环利用,还有中央水处理的废水再回收、对雨季雨水的利用。测量数据分析统计分析得知,通风制冷设施下工人的工作环境明显得到改善。同时,调查问卷数据显示,除了工人对生产环境的满意度较高外,也得知部分工人认为工厂管理体系繁琐冗长,存在生产噪音影响工作效率等方面的问题。

线下调研结束之后,线下实践调研团成员与线上成员继续进行对接配合,调研团成员们在李芸博老师的指导下对本次调研的内容进行整理分析,分组合作。具体工作包括问卷分析、数据分析、制作初步答辩PPT、查阅相关文献制作初步调研报告,以及稿件的制作和调研总结等。
随着最后一站汉中之行的结束,2020年建科学院“秦巴山脉南北麓地区夏季条件下重工业生产环境的调查研究”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线下环节也将落下帷幕。在整个调研过程中,调研团通过亲身实践收获颇丰,成员们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地调研数据相结合,积极思考、学习生产设备工作原理、了解设备用途、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不断增长个人知识,同时也认识到生态环境与工业发展的紧密关系。为期10天的线下实践调研活动,也使得实践团的凝聚力不断增强,成员们不惧困难、团结协作的精神正展示着新时代青年的风采,相信不管是在今后的专业知识学习中,还是为秦巴山脉南北麓地区夏季条件下重工业生产环境献计献策方面,每位成员都将会有更多体会和收获。这正是“小我融入大我”精神的具体体现,正是激励青年们展示着创新活力和奋斗精神,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