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大团委网讯(通讯员 舒昊 摄影作者 王嘉龙)为深入了解垃圾终端处理一线,进一步调研农村地区垃圾分类具体情况,8月10日早上十点左右,垃圾分类治理研究实践团来到了西安目前唯一一个垃圾终端-----西安市固体废弃物管理处(俗称江村沟垃圾场),在距离进场还有500米处,垃圾车已经开始排起了长队。

团队了解到江村沟垃圾填埋场于1994年6月投入使用,最开始设计日处理量2600吨,当年西安市日产生活垃圾只有1200吨左右计划使用50年。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近十年,每年的日产生活垃圾量都以百分之8到10%的概率增长,17年完成的第四期工程使日处理量已达6850吨,但是西安主城区平均日产生活垃圾已超10000多吨,垃圾场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行中。垃圾填埋场日均进场垃圾近900车次,垃圾坝体堆目前有将近150米高,高居全国之首。
由于垃圾降解一段时间后会成为一种半流体状态,会产生垃圾滑坡造成重大的安全事故和环境事故,所以实践团也看见了在垃圾填埋场的山谷出口面,有完整的草坪铺盖,以防止此事的发生。由于西安还没有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垃圾渗滤液的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填埋场,厨余垃圾大概会占到40%到50%,导致填埋场的含水率夏季在60%,冬季在55%以上。造成了非常多的垃圾渗滤液,以至于附近专门成立了渗滤液处理厂。

实践团在垃圾场现场观察还发现垃圾场即将被垃圾填满,今年的十月份江村沟将无空间可填,只能封场,比当年计划的提前了25年。据悉,西安已经正在加快推进5座生活垃圾焚烧厂的建设,预计今年10月底,其中4座焚烧厂在高陵、鄠邑、蓝田、西咸新区分别将建成投产,届时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将达到9750吨/天。到明年年底,还将建成投产1座焚烧厂和其他3座餐厨垃圾处理厂,全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将达到12750吨/天,加上现在已经运行的西咸餐厨垃圾处理厂,全市餐厨垃圾处理能力将达到1900吨/天,可以保障全市未来几年内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的处理要求。
下午,实践团一行来到邻近村庄神峪沟寺村进行调研。发现村庄里的垃圾分类尚未开始,主要为固定垃圾站投放,无垃圾分类配套设施。其次,村庄的宣传力度明显比城市小,村里面没有相关宣传栏和宣讲会,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基本上通过电视了解。在与当地居民交流中发现,村民们知晓率并不高,经过团队成员的耐心解释后,部分村民对垃圾分类的意义、分法都有了一定了解 ,并表示以后会多多关注关于垃圾分类的宣传,并参与其中。

第五天的实践之旅让团队意识到垃圾分类的严峻形势,同时需要兼顾好农村地区的垃圾分类工作,才能使得西安市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