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育人
您当前的位置是: 网站首页 -- 实践育人 -- 正文

踏延安·忆古往·思今来

2019年08月02日  点击:[]


建大团委网讯(通讯员 孟甜甜 摄影作者 陈俊佑)“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贺敬之的诗句在耳边萦绕了十几年之后,我们团队终于踏上了去延安的路。7月21日至7月27日,我们历史成就观察团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奔赴革命圣地延安进行社会实践。

在到达延安革命圣地后,我们首先来到杨家岭和枣园革命旧址。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和中共中央机关在此驻扎。这期间,中共中央继续指挥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并领导了解放战争,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我们站在窑洞前,房子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简朴,但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党的领导人书写了一本本革命著作,领导了一次次革命战役,穿过战争的层层迷雾看到了胜利的未来!

听讲解

部分队员讨论

合照

从杨家岭移步到枣园,眼前的环境让我们眼前一亮,好像进入了城市中的公园。到处是枣树和草地,有些曲径通幽之妙。1943年10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这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刘少奇等都在此居住过。书记处小礼堂坐落在延园中央,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建筑。当年是中央书记处会议室,也是俱乐部,关于重庆谈判的决策就是在这里确定的。简单的桌椅,简单的小讲台,却透出一种庄重、肃穆而又带些亲切的感觉。在这里,我仿佛看到重庆谈判前夕,领导人进行的激烈讨论,重庆谈判胜利归来后,毛主席轻松微笑的脸庞。

延安革命纪念馆位于宝塔区西北延河东岸,建于1950年1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革命纪念馆之一。延安革命纪念馆里有很多珍贵的革命文物,生动形象地再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住窑洞、吃小米的艰苦景象。纪念馆前面有一个大型广场,广场中间有一个高大的铜雕像,正是我们伟大的毛主席,他身穿中山装,双手叉腰,眼神凝视远方。在延安革命纪念馆,那一件件文物静静地摆放在那里,仿佛在低声诉说着一段段令人感动的记忆。驳壳枪、三八大杠、行军包……这一件件的文物早已泛上了历史般厚重的颜色,使用过它们的英雄们大多已经离世,但是他们的精神丰碑会永远的耸立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间。

致敬先烈

这前几天的经历虽然不算长,但是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震撼,这不仅仅是心中那一份份感动,更有那精神上的升华。延安精神就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的精神。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我党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抗拉,抗压,抗大”从而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全中国的解放。延安精神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这就是我党在延安时期实事求是的精神。延安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我想为人民服务不仅仅只是一个口号,更应该是一种行动与行为准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只有心系祖国,心系人民的人才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这一点对于我们大学生是尤为重要的。



关闭

阳光下的土地 共青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委员会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8~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