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大团委网讯(通讯员 吴伟豪 吴鸿渠)聆听榜样的声音,从别人的故事里,寻觅自己的影子。第二期的“选树身边典型,激发奋进力量”如约而至!本期将向大家展示我们优秀师兄师姐有关学习方面的技能包,可谓干货满满,给水杯接满水了吗?话不多说,让我们看看师兄师姐都分享了些什么吧!

2018级博士研究生李腾飞
个人成果
主要研究方向:子结构混合仿真试验方法;新型钢结构体系的性能设计方法和抗倒塌性能评估方法。
科研、竞赛经历:
1.2019年度和2020年度一等学业奖学金,
2.2019年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基金,
3.2020年度和2021年度国家奖学金,
4.2019年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优秀个人交流奖;
5.目前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12篇论文,包括SCI论文6篇,EI论文4篇,CSCD论文2篇;
6.以第一作者身份授权美国发明专利1项,国内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
代表性成果
1.Structural Control and Health Monitoring发表:Real-time hybrid simulation of a space substructure based on high-strength steel composite Y-eccentrically braced frames (1/3);
2.Steel and Composite Structures发表:Hybrid simulation tests of high-strength steel composite K-eccentrically braced frames with spatial substructure (1/2);
3.Engineering Structures发表:Real-time hybrid testing on high strength steel frame with Y-shaped eccentric braces (1/3);
4.振动与冲击发表:偏心支撑框架空间子结构混合试验边界条件模拟方法(1/4)。
5.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多层框架子结构远程协同试验系统(1/4);一种双向加载软实时混合仿真试验装置(1/4)。
采访实录
Q1:在多项发明专利和论文的背后,请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谈一谈怎样提升自己的论文写作能力和获得发明专利的灵感?
A1:关于论文写作还是要多看多读,多从别人的论文中学习写作思路和表达方式,然后再结合自己的研究完成自己的论文。完成初稿后,可以找老师,找师兄师姐帮自己再看一下稿子的写作和内容,根据建议反复修改,这个过程也能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另外要有爱记录的习惯,碰到好的表达方式可以记录下来,整理到一起。获得发明专利也是同样的道理,首先要清楚自己的想法是否具有创新性,也就是说目前授权过的专利里不包括自己想要申请的专利内容,这里就需要花一些时间去查询相关授权专利,也就是所谓的查新。然后,将自己的想法用文字和图片清晰地表达出来,再交给专利代理公司帮我们进行申请稿的优化。
Q2:请问师兄在科研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是什么?
A2:在科研活动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18年暑假做试验的经历。我的研究课题是将结构体系与试验方法相结合,通过对试验系统进行参数设置、软件建模、通讯连接等研究,来实现将试验方法应用于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的目的。由于试验设备位于草堂校区的结构抗震实验室内,我需要每天往返于本部与草堂之间。并且由于试验设备处于调试阶段,每天到达实验室后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比如软件运行出错、系统通讯不良、油源温度过高等。而这些问题往往不可预测,有时修复设备就要花上整整一天的时间,严重影响了进行试验方法研究的进度。每天不仅要遭受由设备出错带来的苦恼,还有乘车和室外高温引起的疲惫。然而即便是在这样不利的科研条件下,我也从未有过丝毫的退缩、气馁,我始终坚持着发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的信念,最终克服了一个接一个的困难。在暑假的末尾,终于完成了整个试验,虽然过程并不轻松,但试验研究成果足以令人欣慰。
Q3:论文在一定程度上是研究生学习成果的一个积累和体现,大家也希望能写出好的论文并且发表,关于这方面,师兄有什么经验?
A3:对于发表论文的经验方法,我想可以大致概括为五点。第一,你要明确自己所写论文的创新点在哪里,是通过试验分析了某种新型结构的抗震性能?是通过有限元模拟得出了某参数的变化规律?又或者是提出了某种新的结构设计方法?第二,在明确创新点,也就是你的论文核心后,再重点对和其相关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为后续能够验证自己所提观点做准备。第三,在正式书写论文初稿之前,可以多翻阅一些相关文献,从已经发表的论文中学习如何进行语言表达和规范写作,重点关注摘要、引言和结论三部分。第四,在完成论文的初稿后,一定要及时和导师进行沟通,让导师帮你再看一下还有哪些需要修改和补充的地方。这里一定要注意,不要怕麻烦或者不好意思找导师,一定要多和老师交流,保证自己的论文最终能够达到发表水平。第五,选择合适的期刊。无论是中文论文还是SCI论文,选择合适的拟投期刊都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要保证该期刊出版范围包含你所做的研究工作,另一方面要保证自己的论文水平与期刊基本相符。

2019级硕士研究生卜梦鑫
个人成果
主要研究方向:流动性海水环境下碱激发矿渣混凝土的抗盐蚀性能研究。
科研、竞赛经历:
1.以除导师外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6篇,除导师外第二、三作者4篇;
2.第十届全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全国三等奖、山东省二等奖;
学生工作经历:
2019年-2022年结构工程1902班生活委员
代表性成果
学术论文:
1. Qiang Fu; Mengxin Bu*; Zhaorui Zhang; et al. Hydr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microstructure of alkali-activated slag concrete: A review [J]. Engineering. Accept 2021, 00104.
2. Qiang Fu; Mengxin Bu*; Dan Li; et al. Resistance to sulfate attack and chemo-damage-transport model of sulfate ion for tunnel lining concrete under the action of loading and flowing groundwater [J]. 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 2021, 9(42): 14307–14326.
3. Qiang Fu; Mengxin Bu*; Zhaorui Zhang; et al. Chloride ion transport performance of lining concrete under coupling the action of flowing groundwater and loading [J]. cement and concrete composites. 2021, 123, 104166.
4. Qiang Fu; Mengxin Bu; Wenrui Xu; et 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dynamic constitutive response of hybrid fibre-reinforced concrete with different matrix strength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mpact Engineering. 2021, 148, 103763.
5. Qiang Fu; Mengxin Bu; Li Su; et al. Dynamic triaxial compressive response and failure mechanism of basalt fibre-reinforced coral concrete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mpact Engineering. 2021, 156, 103930.
6. Qiang Fu; Mengxin Bu; Li Su; et al. Triaxial mechanical behaviour of hybrid basalt–polypropylene fibre-reinforced concrete: The effect of micro-fibres at multi scale levels [J].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2021, 54:126.
采访实录
Q1:您是如何协调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的?在获得国奖的道路上,是否有一些令您现在想起来还很难忘的经历?
A1:我觉得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学习方式以及学习集中的时间段,一个整天都在学习的人也不一定有一个一天学习6.7个小时的人学到的东西多,重要的是自己要知道自己高效学习的时间段,集中精力。另外,适当的放松是非常有必要的,当自己学习累的时候可以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篮球、羽毛球、跑步等运动,或者听听歌曲。难忘的事情的话就是在写论文建数学模型的时间段自己觉得很充实。
Q2:学院经常会举办一些讲座,您认为我们在听讲座时应该重点听什么?
A2:我觉得一场讲座很难全部都能够听明白,那么这时候就要有所侧重,主要应该听一些这场讲座的内容中都涉及哪些创新点,在解决核心问题时采用了什么方法,另外,如果有跟自己研究内容相似的地方也可以特别注意。
Q3:师兄,我们都知道论文在一定程度上是研究生学习成果的一个积累和体现,大家也希望能写出好的论文并且发表,关于这方面,师兄有什么经验?
A3:我觉得在研一期间可以尝试着去写一些跟自己研究课题或者研究方向相关的综述性论文,综述能让你全面了解本研究领域的现状,对该研究领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更能够锻炼你的写作水平,但可能需要花费很多时间。
Q4:希望师兄能全面介绍一下您所研究的领域中有没有一些可以推荐的土木类的文献期刊或者公众号?
A4:我所研究的领域是水泥基材料的耐久性,在该领域有许多很顶尖的期刊,例如: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cement and concrete composites,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看过师兄师姐的发言的你,是不是也找到了自己心中的答案?让我们收下这份沉甸甸的获得感继续朝着梦想迈进吧!相信,一个美好的未来也正在向你走来!让我们继续期待接下来其他优秀师兄师姐的精彩经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