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大团委网讯(通讯员 戴远帆 黄 英 刘轩廷 郭晓琳)2020年10月18日14时15分,由我校力学技术研究院主办,学科建设办公室、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土木工程学院、理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结构工程与抗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结构与抗震重点实验室协办的“秦岭科学论坛”第八期之“跨越维度和尺度——力学的新疆界;从工学到科学——我的力学之路”学术报告会在我校土木楼516报告厅成功举办。本次报告主讲人郭万林院士由我校南非科学院院士、力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力学技术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孙博华教授邀请。报告会由我校副校长姚尧教授主持。
本次报告会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纳米科学研究所所长、纳智能材料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著名力学家郭万林院士主讲,副校长姚尧、土木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张成中、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张聪惠、土木工程学院教授邵珠山、理学院副院长刘超等出席并全程聆听报告会。我校教师、研究生师生共300余位参加了本次报告会。

郭万林院士作学术报告
报告会伊始,郭万林院士表达了对孙院士热情邀请的感谢。他以“跨越维度与尺度,力学教研的经历与体会”为题,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宏大的力学画卷,从公元前400年至今,从牛顿力学、工程力学,再到量子物理力学,力学之主干已经形成。还向我们介绍了许多杰出的力学前辈,比如普朗特、铁摩辛柯、黄玉珊和冯玉桢等,这些前辈们把力学从一维推广到二维,直至三维。
然后,郭万林院士向我们介绍了结构设计思想和规范的发展历程:安全寿命准则、开裂安全准则和损伤容限准则,并提出了数字飞机的概念。他用一个具体的工作向我们说明了损伤容限法的应用,这解决了某飞机全机损伤容限的关键技术,受到了国防科工局的盛赞。
接下来他从空间、时间尺度,能量尺度解释现实世界的物质,进而引出纳尺度物理力学的概念,向我们阐明了纳智材料器件的理论体系。随后,郭万林院士用具体的应用案例讲述了“力致智能”、“智能介质”,如:半导体、柔性电子效应,飞机安全智能监控系统。
最后,郭万林院士向我们介绍了新挑战——水伏学,即通过功能材料将水能转化为电能。水伏能源的“负碳效应”,有望解决能源危机、环境危机。21世纪人类面临巨大挑战:人脑与智能,用水伏的视角去研究大脑,水伏智能的曙光已经出现。
报告会深入浅出,精彩纷呈,赢得了与会师生的强烈反响和广泛好评。郭院士对当今中国的大学教育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强调:“科学引领,教育自信”。做科学要脚踏实地,多多关注基础,要注重科学原始发现。

郭万林院士与现场师生合影留念
报告会结束后,郭万林院士在相关教师的陪同下,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结构工程与抗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进行了参观。随后郭万林院士受邀到力学技术研究院参观,同时接受了采访并题字 “博采众长、华益全球”。

结构工程与抗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参观

郭万林院士与学校、学院领导合影留念

与力学技术研究院研究生合影留念